这是一个好像谁都可以说别人做的产品烂的时代,其实我们可以一起好好讨论问题,我是认真的。
微信是款很牛逼的产品,喵的,总觉着这是句废话,那你来打我呀。
很多做用户体验的同学喜欢对微信的设计做些讨论或者评价,但最近发现总有人拿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是否需要确定键来衡量设计水平的高下,最后还配了一张女神和女汉子的照片来形容用户体验的好坏。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观点出问题了,态度也出问题了。
1. 对于确定键的判断,我认为不要确认键简洁一步,要确认键心理感觉更安全些,真不是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好,更没有重要到衡量设计师水平的程度。为什么非要揪住一个这么小粒度的问题去论证整个产品呢,一个项目的局外人总会自我膨胀,就好像这个产品交给你,你会做的更好,深入项目才会发现其中的艰难。
2. 我认为用女汉子和女神来对比用户体验不合适,咋一看可能觉着很有道理,实际呢?用户体验的好坏在于使用,不在于外表。有的女生漂亮,但相处起来会让你很难受。另外微信的表现层漂亮吗?淘宝的表现层漂亮吗?其实他们没有在表现层花很大的力气,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
其实产品里面就某一个小问题进行好的处理是很常见的,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有一些更大粒度的问题更能衡量一个设计师的思考。
然后我在我的智商和逻辑内聊“一点”微信关于用户体验解决的问题,我等你们来拍砖。
社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正如现在做的好的社交软件凤毛麟角,其困难做程度可想而知。
李志上个月在在网易的音乐后现场聊了这样一个事情。
我说 “我不喜欢吃海底捞”,
大家会说 “呵呵”。
我说 “我不喜欢东方航空公司”,
大家会说 “呵呵”。
我说 “我不喜欢吃披萨”,
大家会说“呵呵”。
然后我说 “我不喜欢周杰伦”,
一大波儿的人就会跳出来说 "操你妈逼的,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
你不觉着很好笑吗?我没说啥呀,我只是不喜欢呀,为什么都21世纪了,大家还是不能接受一个人的观点呢。
中国的社交就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之下的,中国的网民现在普遍还是没有独立思维,并且他们从来不想和你好好讨论问题。只要你支持了就是跪舔,只要你反对了就是抹黑。
社区也是同样的,用户量一旦爆炸就会面对这种问题,在微博 陌陌 快手 网易新闻...上,我刚说的现象随处可见,到处乱糟糟的,攻击,谩骂,人肉,僵尸粉,乌烟瘴气。所以相对于这些问题,拿一个按钮来衡量用户体验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但是微信相对就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不可以转发,相对更私密的评论,每个人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没有从众的评论,你可以自己判断看到的事物。相信朋友圈是你手机上相对干净,也是让你感觉舒服的地方。
用户体验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你需要了解更多,人文,哲学,心理,环境...,而不是就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花很多精力去论证什么。
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从战略层贯穿到表现层的,最近我思考到一些交互以外的事对于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也是影响很大的。这使一个产品超出自己的功能范畴,与人产生更多的感情连接。
例如网易云音乐不仅仅是一款听歌软件,它做了《音乐后现场》《超级面对面》栏目,发掘更多可以对用户产生影响和价值的事,展示音乐人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成长,迷茫,叛逆,较劲,妥协,你会反思和他们相同的问题,你会变得更好。
腾讯新闻不仅仅是新闻软件,它做了《活着》《中国人的一天》栏目,让你从更多的视角看待社会,你会想自己过得好不好,能不能让别人过得更好一些。思想赋予了产品更多不同的东西,它与你建立了更多连接。
另外我认为不要拘泥于岗位职责的界限,团队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用户更多次的使用你的产品,而对于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好的感知,这些更具威力。虽然粒度更大,也更加艰难。
我想和你好好讨论问题,我是认真的。
上海 夜
我的微信号 Benzhi7 我的公众号 Benzhi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