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考考场半年了,应对考试的那些知识随着六个月的时光流逝被慢慢洗刷的干干净净。走在大学的校园里,坐在大学的课室里,脑海中却总是浮现出大胜的样子。大都是他在讲台上发火大吼之后本就沉闷的教室里越发安静,而他往往摔下课本,直接走掉的画面。这个脾气一点都不好的老师却在我心中留下最深的印记。从开始时的不理解到最后一点点懂得他的良苦用心、功力深厚再到如今有些自虐般的想要挨上一通他的骂,让我醍醐灌顶。
不问是吧?我走!
深深地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把腿踩在讲台上放着的椅子上,在白板上潇洒的涂出几个大字“先教骑马”。写完后他自得的对着自己写的字叉着手臂咧开嘴笑了,有些天包地的门牙露了出来。小小的眼睛在黑色方框眼镜后面透出了光,这笑没持续多久就淡开去了,他转过身面向我们开炮了。
“对我这四个字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看到他“潇洒”的站姿(右腿半个脚掌蹬着椅子,右手手肘撑在膝盖上支着下巴),甚至有点觊觎讲台的意思。这个老师不一般,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但滑稽归滑稽,第一节课,大家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操作,摸不清他的脾气,多半都是惊愕,不敢笑出声来。过了一会,依旧是省略号,大家纷纷低头翻着书,教室中只有书页刷刷翻动的尴尬声音。
“就知道你们这副德行!没问题就当你们明白了。这节课自己预习!”说完,他皱着眉头大步流星地跨出教室。就剩下我们呆坐在教室里,继续翻书。没有人交头接耳,大家也都是刚认识,都不熟。
过了一会,班主任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站在门口说到:“刚刚历史老师跟我说了,你们第一节课就不回答他的问题,他很生气,如果每堂课都没人主动回答,那每堂课都自习。”
“什么?开什么玩笑,历史那么重要的科目,他把我们高考当儿戏,生气就不讲课,我们学费白交了!”听完班主任的解释,教室里扬起像阳光下小粒的尘土一般的碎语,觉得这个老师太不近人情,太执拗。
班主任接着又说道:“这就是你们历史老师的风格,你们要习惯,多举手。他可不是普通的老师,上一届带的普通班历史平均分比重点班平均分都高呢!”这么厉害?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不像很有经验呀!
规矩
第二次课,他首先喊“上课”’!看来今天心情不错,他把嘴窝成夸张的形状,将口腔的全部空间当作一个共鸣腔,使音色变得浑厚,听起来让人忍不住发笑。
不过都高中了,和发达的荷尔蒙一样,此时的自尊心也最为旺盛,不愿意被人当作小学生一样“使唤”。更何况,其他老师也没有上课前喊起立的习惯,被他这么一吼,我们先是蒙住了,过了一会才慢慢悠悠、参差不齐地起立,懒懒散散地答到“老师好!’”
“你们这么多人的声音还没我一个人大!“他的口气瞬间打回原形,变得十分不耐烦。”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坐下!“没等我们稀里哗啦地折叠膝盖,屁股挨到椅子,”同学们好!“快速响起。
由于上次课他夺门而出,大家摸不准他的路数,只好抖擞精神快速站起来齐刷刷喊到‘老师好!’这下,他刚才紧皱的眉头稍有舒展,“非要浪费时间再来一次!要是第一次就这样不就很好吗?算了,原谅你们一次!“他又把腿架到塑料凳上。
“我先说说我的规矩:1.回答问题一定要主动,响亮。2.会问问题。昨天你们没人问我,今天再没人问,我又走了!“
口气好大,这课室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话音刚落,他的课代表,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声音洪亮。就像训猴人在猴子完成规定动作后会投喂猴子香蕉一样,他报之以微笑,略凸的上齿露出了六颗门牙,”不错,不错,有点上道了!先教骑马呢,就是……“大体之意就是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学方法,而不是死知识。
重复-----苦行僧
“先教骑马”,意味着要摔好多跤、啃许多泥。
旧式私塾“死”读书的办法在他的教学中可谓是运用的“活色生香”。他打出的口号是“300个重点,我只要你们背熟100个!”学到宗教改革,让我们在宿舍和要进房间的人对暗号“信仰得救”,答对“教随国定”才可入门。
类似的口令,暗号还有许多。甚至在课堂上他说上句,答不对就站到教室角落或者抄个50遍诸如此类。
于是乎,历史课前的那个课间,没人敢跑到教室外面踢毽子,都乖乖的在教室内或是翻书、或是眼睛望向天花板心里默念、或是口中念念有词。姜果然是老的辣,这种方法不仅树立他的威信,更是让我们的历史成绩节节攀登。
反思总结
“人不是工具,而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随着启蒙运动这一章节学习的展开,大胜开始给我们传递每天进行反思总结的观念。
“听着啊,我这几十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反思。你们应该感到荣幸有人这么早就教了这些,统统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说到这,他的小眼睛里总是会流露出骄傲,脸上凝固着严肃。“我每天都总结,自己打好几千字,要是出书都可以出这么厚一本了。”他边说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空气中捏出一本大字典的厚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历史的视角、从人类的视角、从他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断反思今天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天问自己做的好的有哪些,做的不够的是什么。就像学习历史一样,人生最重要的也是学会反思,学着跳出自我的中心,尽量避免错误,让明天好上加好。
我相信,如果不是这样勤勤恳恳,那些巧招、妙招不会凭空产生。我们学的轻松背后,是大胜日夜殚精竭虑而来的精华。
独立思考
他给我们出过各式各样的思考题,让我们写出不少于八百字的论文。有过“针对现今中国的阶级分析”;“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魏晋时期的人物”;“回到明朝,你想做什么职业”…….诸如此类,乍一眼看上去,稀奇古怪,但写起来并不简单,要查好多资料,我甚至还去翻了翻毛主席的《中国各阶层分析》。上大学后,站在一种“上帝视角”看过去,的确非常锻炼人。就高考而言,这些小论文的折磨,确实让我们在考场上应对小论文那道题更加从容、文字更加有思辨性。
就像小学课本里故意编造猫猬兽的怀特森先生一样,大胜也是我形成理性思维的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对于爱吼人的他,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尊重。
办公室那属于他的一块小格子是我们同他碰撞思想的场所,经常有同学下课后找他讨论,“老师我觉得你这么理解不对,我觉得……”下一堂课,他就会把这种新的理解方式介绍给班上其他同学,用这种方式让我们不再迷信权威、不再过分依赖老师。
高中时代已经远走,可是大胜留给我的学习方法我将受用一生。
每当晚上十分疲倦,想要略过今天的反思环节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大胜黑框眼镜里锐利的目光,似乎正要对我张口大吼,便使我又良心发现,于是伸伸懒腰,继续完成像吃饭一样必不可漏的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