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餐
小时候在村子里物质并不富裕,天天吃家里的自己种的菜,偶尔一顿猪肉,海边千年不变的2元一筐的新鲜小鱼仔炒成鱼干,这样几乎就是家家必备的菜谱。
不是节假日也不会有加的可能性,对于孩子而言,会去红树林边捞一些小螃蟹和海螺回来,加一些姜蒜清水煮熟就是一顿美味佳肴,还有会去找个笼子拿块五花肉挂着当诱饵设置陷阱等着松鼠来,山上田埂边地头的野菜也会被我们掐新鲜嫩嫩的回来给大人爆炒又是一餐。
源于日常里对食材的寻找,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就开始商量着来一次孩子们的野餐盛宴。
说做就做,从家里抓两把米,用一个乐口福的铝灌,洗干净,几块废弃的红砖,垒成一个简易的灶把铝灌放上去平衡好,开始在灶膛生火做饭。
那时候我应该是7岁左右,看着大哥哥们的样子,自己也照着样子来模仿,从家里拿来米找铝罐子,装好水把盖子盖上,然后就在一旁看着火等着饭熟。
另外的孩子也是分批行动,去池塘里捞鱼去地里捡地瓜山上摘野菜捡柴火的都有。回来后洗洗刷刷一派和睦大家庭的模样。
忽然‘砰’的一声,原来是我盖住的盖子被熏得炸开了,还好没怎么盖紧,还有一些空气从盖子的间隙里漏了,炸出来的水并不高,也刚好没有炸到哪个个小伙伴,也算是件幸运的事情了。
漏出一部分水的米饭已经开始沸腾,于是撤了一些柴火,让余温满满让水蒸发掉,没多时,一罐米饭就煮好了。抓来的鱼也恰巧烤熟,野菜也煮成了汤,地瓜也飘出了诱人的香气。而这时刚好也是饭点了,大家忙活了一个下午,开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吃起来的当口。我奶奶的喊我的声音随之飘过来,紧接着别的孩子的父母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大家都在那里为难着不知该走还是留的时候,有几个大人循声过来了。
这时候被骂是不能避免的,毕竟从家里偷了米来搞事的,但已经煮熟了,也就嚷嚷两句就把各自的孩子带走了,我也是被奶奶过来拉回家吃饭了。
唯一一个剩下来的是比我大四岁的一个姐姐,她父亲看到她浪费粮食,于是说既然都煮熟了你就在这里吃完再回家了,以后就不要这样了。她没做声,一个人在夕阳的余晖陪伴下吃了那顿饭,也不知味道如何,但后来她成为了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大。如今回过头来看,总觉得她的父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带给她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不认识几个字。
那天的地瓜烤好了没吃,直到第二天被孩子们还在念叨着要是当时拿回家就好了,然而第二天去扒开的时候已经一个都没了,我们就猜疑是不是被村里哪个喜欢占小便宜的大人拿了去,然后又是一顿叹息,烤地瓜的味道应该很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