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月书单||阅读是一场与自己的约会

来源:东饰资讯网

作为一个跑步者,这本书肯定是必看书目。作者村上春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同时还是一名跑步爱好者。33岁决定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持续23年,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作家,兼跑者。这本书反复看了好几遍并写了两篇书评。

“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仿佛觉得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村上春树这种跑步的感觉肯定会引起许多跑者的强烈共鸣。跑步的过程是痛苦的,跑完之后却是畅快的,淋漓的大汗排出的同时,一天的疲惫、烦恼、不快也被统统带走。

如果仅仅是想享受这种愉悦,小说家的品味也太低了。跑步更大的益处是教会了他写作,村上自己的话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从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无疑,跑步和写作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需要发自内心的喜爱,需要耐力,需要不断训练,需要不断超越自己。跑步不仅让他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启发了村上写小说的方法,他感慨: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

朋友S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看完这本书,转手把它送给了S。好的东西就是需要分享,希望我们都能从跑步中有所得!

《看见》

柴静的这本书刚出来时,在网上火的发烫,真是一时间洛阳纸贵,图书馆根本借不到。这本书的名字特别好,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看见》就是为了让你看见表象背后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双城的创伤、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时间……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有着太多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百度百科对这本书的“三重内涵”进行了解释:

1.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当然现在已经从央视离职,编者加),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这本书就是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2.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新闻热点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3.我们自己的故事: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在柴静的节目和文字中,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新闻调查》让我们看到一个柔弱但坚韧的柴静,虽然2014年柴静从央视离职,但这种柔韧一点都没有少,于是就有了《穹顶之下》。看完这本书,还特意找到以前《新闻调查》的节目拿来看。周濂在他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我们不要做装睡的人,我们要自己决定醒来,睁开眼看看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我们又能做点什么。

《红拂夜奔》

看了王小波的《万寿寺》、《沉默的大多数》,又借了这本书。王小波作为文坛的一朵奇葩,也是像神一样的存在。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名声大噪,很多人开始仰慕他,并称自己为其门下走狗。

和《万寿寺》一样,王小波的小说里都透着一种荒诞,而这背后是对某种现实的一种反讽。这样的风格在小说《红拂夜奔》中更加明显,作者构建了历史和现实的双向空间,这两者中间似乎又透着隐隐的联系。开始看王小波的书时间不长,暂时不妄加过多评论。

《爱你就像爱生命》

这本书是王小波和爱人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就凭这一句,王小波绝对是情话高手。书信的开头:往往是,你好啊,李银河。语言充满坦诚和甜蜜。试想,如果一对恋人能够平静的坐在台灯下给彼此写下心底的话,难道不是最浪漫的事吗?

《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

这本书是萧秋水老师的有一本倾情力作,上一本《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平和坦然淡定的生活态度,这本书则是叫我们如何做到。关于职场,萧秋水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特别喜欢书中的题记: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据说是由秋叶和秋水合写。现实与自我,妥协还是突破,其实就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一味妥协必然随波逐流,一味突破必然格格不入,关键看自己如何把握这个度。

PS:阅读是一场与自己的约会。又是周末了,希望你也可以赴一场与自己的约会。周末愉快,期待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