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业|未来建筑是技术材料和美学的产物(三)

来源:东饰资讯网
未来概念建筑
关键词:技术材料和审美带来新产物
                形式的差异来源于不同属性
                绿色健康环保是发展目标
                共计2155字

在前面的两讲中,主要概述了建筑及构造发展的脉络,以及形式风格的演变过程。其实,总的来说,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而技术的进步催生出更多新生物,而这些新技术和新生物的结合,又反过来加速文明的新迭代,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仅是技术革命的改头换面,即我们常说的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现在正在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些事件中都由最新的技术为主导。而这些技术逐渐延伸至现实的方方面面,并且渐进式地影响和改变着所有存在。当然,这其中就包括着“衣食住行”的建筑业。

和其他领域的变革相似,新的模式出现,必然是由“新技术+新材料+新风格”。不管是在饮食方面,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逐渐演变的烧、煮、蒸、炸、炒,甚至当下的中餐、西餐、日料等种类。出行方面更是如此,从起初的出门全靠双脚,到后来的家畜动力,再到机械动力,更细化到海、陆、空的全面交通。

在这些过程中,无不体现出新事物的产生,来自于整个社会新技术的使用,新材料的发现和结合,以及新的美学趋向,由此糅合而成的全新物种。

对于建筑业来说,也就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住”的场所,或者更广义来说,就是我们遮蔽的空间围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新事物产生。就像前面两讲谈到的,由原始的洞穴生活,演变到木、石、竹、草等原材料构造建筑,以及后来大量使用钢结构、玻璃等工业材料为主的新型建筑群,都是伴随着技术和材料的革新。

未来概念建筑

每次的工业革命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必然是对于以往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的颠覆。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建筑的形式还大多像前面讲的,东方以木构、竹、黏土为主,西方以石、石膏、灰造为主的建筑形式,这一方面由于各个领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从而造成这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而演变为方方面面。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后,工业化下对于传统重工业产业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市场对于石油、钢铁、煤炭、混凝土等资源的需求剧增,并且一直贯穿了接下来的几次工业时代,从此建筑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直至当下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18世纪后,在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蒸汽机、电力驱动设备、数控车床技术,和工业流水线式的制造流程,使得产品制造和生产成本激降。

而且这个时期,新材料就此丛出不穷。从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开始,玻璃为代表的工业品的出现,成为建筑行业接下来的翘楚,更是催生了开放透明的商业化建筑形式。

到了19世纪,由于电动机的发明,在戈贝尔、斯旺、爱迪生等人的研究,电灯这个早期照明设备出现,并且逐渐普及到建筑体系中,而斯旺住宅成为第一个使用电气照明的住宅。在此之后,各种荧光灯、装饰灯、LED灯才慢慢被发明和使用。

在重工业推动的同时,进入20世纪后,化学生物技术也异军突起,包括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像高分子、绝热、绝缘、传导、吸音隔声、隔热、耐火防火、防水抗渗、防爆防辐射等,各种特殊功能建材应运而生,为建筑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提供了保障。

在材料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同时期的技术、工艺支撑也在并驾齐驱。由于工业革命的带动,配套的机械化设备、工具器具等衍生品形式出现,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更加便捷的辅助。

并且,工业化形式的工匠培养模式,更是催生出批量化的以专业技术为主的作业人员,保证了产品化、可传承式的现代化流程,为推动建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生产力,以及为进一步优化细化生产打下基础。

未来概念建筑

截止这个阶段,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以及建筑构造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逐渐出现像,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拱式结构、壳体结构。而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构造,都是伴随着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成熟应用。

从进入现代化建筑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百年,而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虽然形式不断变化,但是始终还是逃不出传统制造的制约。

而且,作为“衣食住行”的大产业结构,建筑行业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很大一群生产力资源,动辄就是举国之力去完成大的建设。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更是迎来了建筑产业的大蓬勃。也正是这些劳动生产者,才在推动了现代文明和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面对当下:
第一,劳动力资源老龄化和日益降低的趋势。
第二,传统模式新老交替的转接很可能断层。
第三,传统制造的巨大产能消耗和二次环境再破坏。
第四,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的浪费和损失。
第五,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新能源、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能的变革迫在眉睫。

因此,思考建筑行业如何向着更加绿色、节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下每个产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必将成为改变个人生活模式,以及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代转型的契机,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逐渐深耕的趋势下,颠覆从最容易突破的产业开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虚拟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等。这些新生品都是基于信息化的架构衍生,并且已经让现实产生了为每个人惊叹的变化。

而变革接下来势必开始延伸至各个领域,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产整合重构。取势、优道、明术,在信息化大势所趋的变革中,我们只有积极地拥抱未来,转化自己传统思维,重新思考运用信息化思维去工作和改变,才能够找到个人和企业生存之道。接下来,让我们继续畅想未来图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