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苏省泰州市著名女作家阿紫的杰作《大沪庄》
那个叫阿紫的,她是我的故乡的作家那个叫阿紫的,她是我的故乡的作家
那个叫阿紫的,是我的故乡的著名作家。虽然这个阿紫原来在我曾经工作过的苏北平原的唐刘中学读过书,但我并不认识她,因为唐中的学生太多了,何况当时我又没教过她。
后来,我在简书上认识了一个叫作“夏所珍创作室”的简友,她是我的故乡那儿的一个叫作藕池的村子里的人,而我是蒲场里的。我通过她在微信群里才认识了阿紫,阿紫是我的故乡的一个著名作家。
。高中毕业后,做过农民工,玩过大船,卖过服装。年过五十,开始涉猎文学写作,在报纸和自媒体上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追捧。《沈小菊》为其长篇处女作,《大沪庄》为其短篇小说集。”
王玉兰的写作风格是,她毋须去堆砌华丽的辞藻,她的语言相当朴实,这也就让她的小说给人以一种质朴清新的感觉,让人读起来不仅觉得好读,而且很爱读。说老实话,我读她这本小说集中的《大篮子》就不止读了一遍,而是读了有两遍甚至于三遍的。为什么她的小说这样魅力无穷呢?没有别的缘故,而是读了她的小说,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这就像咀嚼橄榄一样,初嚼没感到什么,但愈嚼愈感甘甜无比,哪里还有不让人爱咀嚼橄榄的?
其次,王玉兰的小说很有故事性,且其在叙述时,擅长用白描的手法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而且她讲起故事来,那可是脉络清晰,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她的小说的更显著的特点是,虽然通篇都是写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写的就是大沪庄的张家长李家短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故事,但她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不平凡。就像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一样,都是写的平凡的人和事,但他却把这种平凡写到了极致,这样《红楼梦》就成了一部备受追捧的非同凡响的小说。王玉兰深得写小说的三味,她也这样做了,而且非常成功。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阿紫就是第二个曹雪芹,我没这样说,我只是说阿紫在写平凡的人和事这一点上,跟曹雪芹的写法十分相似。
王玉兰的小说还有另一个更为值得推崇备至的地方,那就是她所写的小说不仅很有故事性,而且画面感特强,她写的每一个情节,都能用连环画把它画下来,这就是她的风格。
另外,王玉兰在叙事时,很少作者站出来议论,这也是她的风格。在运用方言方面也是十分成功的。说老实话,我读她的这种充满方言俚语的小说,备感亲切,又很感动。但我这样想,如果她能既能运用好方言俚语,又适当地用好书面语,那么她的小说走出江苏省,走向全国,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