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二锤生长在文化大革命的60年代,上头已有一位大哥,其在家中排行老二,故名中带二。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分别和他的年龄差距为八岁,十岁。那时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似乎家中都有四到七个小孩。有的甚至能凑两只足球队。
铁二锤家境贫寒,一家七口人,四个兄弟除开,还有父母,外加72岁的老祖母。祖母是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一双三寸金莲,走路踉踉跄跄,在家偶尔刷刷碗,扫扫地,重活累活却也是干不了。七口人养家糊口的任务基本都落在的公社工作的父亲铁达和母亲兰英身上。母亲兰英在13岁时嫁给父亲,怀着弟弟,肚子已是八个月大,挺着个大孕肚,背着娄筐,就能上山一个人拾柴火。那会还是公社制度,一村的人集体干活,集体吃大锅饭,伙食一般是红薯,萝卜,玉米…一家人经常是饿不死吃不饱的状态。很多时候,铁二锤会经常同兄弟几个去山上偷果子或是制造一些陷阱打些野味。有时会是灰土色的大兔子,有时会是色彩热烈,羽冠飞扬的雉鸡。有时是田间滑不溜秋的泥鳅,或是河中斑驳跳跃的鲫鱼。就这样铁二锤和兄弟几个在这种半饱半饥的状态下慢慢过着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当一个家子的孩子太多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长子和幼儿最受偏爱宠溺,中间的也就很没有存在感。这现象就是铁二锤整个青少年期待遇。老大铁財由于是长子最受全家上下偏爱,偏又读书上进,家中便是看成宝贝一般。两个弟弟年纪小也受到各种照顾。有次隔壁王家奶奶着火,烟火很旺弥漫了铁二锤家的小土房。父亲搀着巍巍战战的老母先出土房,接着马上进屋背起大儿子往外冲,母亲提着两个幼小的弟弟艰难的奔向院子。夫妻两个把几个孩子放在院外,相视放心长舒一口气。这时祖母却惊骇不已地大叫,铁二呢?铁二呢?就这样铁二锤被烟呛醒,努力的爬出堂屋,靠着自己的毅力夺回生命。在铁二锤看来,祖母是最爱自己的人,有时祖母会在去大伯家做客后,在衣兜藏几块猪肉悄悄地带着铁二锤到一旁,把肉塞进他小小嘴里。很多时候铁二锤会搬着小板凳坐在祖母身边,看她穿针引线的为大家补好衣服上的破洞。
冬去春来,燕去燕归。铁二锤就这样到了80年代末。眼看着外出打工的邻居家个个盖起两层的砖房,心不禁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