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单|简单有趣的经济学读物,我推荐这五本书

来源:东饰资讯网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畅销书籍常常打折出售,而热门电影的电影票却很少打折?

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经济学的问题。

谈及经济学,很多人会觉得它高深枯燥,误以为经济学只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有关系,比如,经济学家。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都蕴含着很多妙趣横生的经济学原理。今天,我将给大家推荐几本好玩的经济学读物。

一、《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

所以,可想而知,这本书里充满了各种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非常接地气,且充满趣味。我开篇引用的案例也是出自这本书,类似的,还有"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及"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等问题,作者都以经济学的角度和思维给出了回答。

二、《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去星巴克,你会点大杯咖啡还是小杯咖啡?去电影院,你会买大桶爆米花还是买小桶爆米花?买瓶装茶饮料,你会去离家远的超市还是去离家近的便利店?

这些问题在你看来或许太过鸡毛蒜皮,但作者--日本经济学家吉本佳生,则通过这些“斤斤计较”的日常生活案例分析,告诉我们:除了会赚钱,聪明消费是应对通货膨胀的第一绝招。

读过这本书,我们会大致了解:为什么买大杯星巴克咖啡比较划算,让买卖双方双赢的定价策略是什么?为什么便宜不一定省钱?为什么百元店的东西那么便宜,它低价经营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电视机和数码相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为什么同一商品售价不同,而竞争对手的主打产品相似度却很高?找工作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等等,一系列有趣的问题。

三、《魔鬼经济学》

《魔鬼经济学》

这也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经济学读物。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个概念--"相关性",这个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相关性是指当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联系的时候,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相关又会分成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情况。我用书中作者的例子来举例说明,下雪外面就会变冷,这是正相关。出太阳就不会下雨,这是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性并不描述因果关系。比如每天更新自己的Blog就会提升自己的排名吗?如果经过统计发现,排在Blogger排行榜上的多数Blogger的更新频率是每天一次,似乎我们就可以说结论成立。但其实不然,影响Blogger的排名因素远远不止一个更新频率,上述假设的数据只是说明更新频率和Blogger排名存在一种正相关。

四、《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具有"经济学界的鲁迅"美誉的茅于轼先生。该书著于1993年,但是很多现象在13年后的今天依旧存在,道理依旧适用。

书中从一个个微观现象入手,谈到宏观经济,茅于轼先生娓娓道来,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不像是在读书,倒像是听一位长辈在讲故事,但从中不免一惊--原来经济是这么运行的。那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被作者这么给串联起来,原本不畅通的道路,突然豁然开朗。

五、《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这是一本讲故事风格的经济学通俗著作,文字轻松有趣,道理清晰明白,非常值得一读。作者郭凯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专攻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所以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汇率与货币政策的两章。不少经济学家被汇率与货币政策弄得晕头转向,理解和观点出现混淆甚至错误很常见,但是郭凯通过王二的故事说明白了许多令人困惑和混淆的问题。

其实本想在这里介绍一两个关于"王二"的故事,想想还是算了,还是留给最会讲故事的人--作者郭凯吧。


后记

之前听说过,一门学科最好的入门读物就是关于那门学科的大学教材,这样说来,"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应该是《经济学原理》。可一般人看到那本厚度足有5公分的大部头,想必那份想学好经济学的兴趣和热忱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因此,作为"经济学门外汉"的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五本书,都是属于"在简单有趣中轻松获取知识"的系列书籍,值得我们闲来无事翻个几页,顺便懂点儿经济学知识。

点个喜欢呗,鼓励我写作,么么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