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第一百四十六章
林新成看望柳洪春
吕萍妹情送林新成
2
林新成又回坐在柳洪春床头。柳洪春说:“新成兄弟,我的脊梁骨摔断了,虽然接上了,好了也不一定能下床走路,更不用说下地干活了。我们柳家,在咱村只有我们一户,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以后的日子肯定很难,我们只有你们一家亲人,就靠你们帮助了。你和表妹对我们这样好,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林新成说:“洪春哥,客气话就不要再说了。常言说,亲顾亲顾,我们是至亲,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嫂子不是去帮助我们了。现在你们有了困难,我们就应该帮助。你也不用太恢心丧气了,现在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都比过去好的多,你的伤一定会治好的。现在你已经摔伤了,成了事实,你悲观失望是这个样子,你采取乐观态度还是这个样子。悲观失望只能加重精神负担,失去生活的勇气,对治伤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你乐观起来,不把他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对治伤一定有好处。你这样想,我现在摔住了,要比没有结婚前摔住强吧,那个时候摔住了,没有老婆侍候你吧,好了也不一定娶上老婆了。现在呢,有我嫂子侍候着你,她还给你生了个女,现在又怀了孕,无论你怎样,她都不会离开你了。这就是光明,这就是希望。为了生你养你的年迈的父母,为了你贤惠漂亮的妻子,为了你的女儿和我嫂子肚里的孩,子,一定要提高战胜伤病的勇气,增强生活的信心。勇气有了,信心有了,心情好了,饭量增加了,伤骨不也就好的快了吗?"
柳洪春笑着点了点头。
吕萍和李老太太也笑了。二十多天来,这是她们看到柳洪春笑。也是她们俩个第一次笑。
临床那位六十多岁的伤号老大爷,伸出大拇指夸赞道:“你这个年轻人,想的周全,还这样会劝人。"
这时,柳洪春要吕萍递给他尿壶,他要小便。没有等吕萍弯下腰,林新成已伸手把尿壶拿了起来。
柳洪春说:“兄弟,让你嫂子来,你来我不好意思。"
林新成说:“洪春哥,咱俩个同岁,小时候还光身子在一块玩过,有啥不好意思的,我不来是不说了,既然来了,就应该替替我嫂子。"
说过就掀开被子把头伸了进去,正当他要帮助柳洪春塞进尿壶口时,柳洪春自己用手塞了进去。
林新成把头抽出被窝,问吕萍道:“嫂子,以前是你帮我哥啊还是他自己?"
吕萍说:“我帮他。"
林新成说:“今天是他自己。"
吕萍不相信的问:“真的假的?"
林新成说:“真的。"
吕萍高兴的说:“洪春哥,你好不少了,你进步了。你有没有感觉不舒服的没有?你腰疼没有疼?"
柳洪春说:“没有。"
吕萍又高兴的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洪春哥你轻多了,你好多了。"
李老太太也高兴的不行。
林新成对柳洪春说:“.洪春哥,只要你以后能动,在伤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自己动。我嫂子正在妊娠反应,胃浅,能减少点她的痛苦就减少点她的痛苦。"
柳洪春说:“兄弟,我听你的。"
柳洪春尿完了,林新成又伸进去手把尿壶抽出来。那个老大爷问:“小伙子,你侍候过病人吗?"
林新成说:“没有。"
他问:“你怎么知道把头伸进去呀?"
林新成说:“这屋里不还有几个姐妹吗?没有法给我哥把被子掀起来。"
吕萍要给林新成要尿壶,林新成没有给她,掂着去厕所了。
林新成走了以后,那个老大爷说:“看看这个小伙孑,啥事都想的周全。聪明啊,聪明啊。"接着又说,“洪春,你表妹真是嫁了一个好小伙子呀,你看那人物头长的,有多俊气,穿上这一身衣服,更是好看,笔杆样,笋条样,咋看咋耐看。"
李老太太接话了:“我们就是看他长的好看,心地又良善,才把我娘家姪女说给他的。那个时候,他还不是任啥哩,才从开封高中毕业回来的学生。现在我这个侄女女婿可中了,在县广播站当大记者哩。"
几个人都说:“怪不得恁会说话。"
另一个床上断了胳膊的三十岁不到的小伙子问:“象他长这么好又是高中生,上学时怎么没有谈个对象?家里也只有你们一家给他说媒的吗?"
吕萍接道:“怎么会没有呢。我听我表妹说,当然也是新成表弟对表妹说的,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有十四五个女学生追他呢,他看不上人家长的,一个也没有接受。毕业回来不到一个月,说媒的也有十几个,有支书家的闺女,有校长家的闺女,有供销社主任的闺女,还有公社书记法院院长的闺女,当然也有老百姓的闺女。有许宅子许房的,有许当官的当老师的,他见了,因看不上人家长的,一个也沒有愿意。就见了我表妹,一见钟情,不到三个月就娶过来了。"
几个人都笑着说:“那你表妹肯定长的特别好了。"
李老太太自豪的说:“那是哩吗,我侄女可真是仙女一样,要个有个要样有样,又是咱县一中初中三年级的毕业生,比新成小一岁。上学时,也有不少男学生追呢,她也没有看上一个,回家后,说媒的踢塌门坎子,也没有看上一个。我给新成介绍,也没有提前给我哥家说,直接领着新成去她家了。两个一见面,不是一下子都看对眼的事了,光怕对方不愿意。所以这媒成后两个月,新成就催着结婚了。"
老大爷说:“天配的夫妻,该是媒。"
其他几个人说:“那才真正是郎才女貌呢。"
那个老大爷又说:“他家过的也很富实吧?光给洪春看病,就给你们五块钱了。"
吕萍说:“原来表弟家也不比我们家强多少。他父母的年龄比我的公爹婆母的年龄还大。这二年,他们生产队的生产搞得特别好,给国家交的,一年能完成二三十年的任务,生产队留的生产粮生产基金也多的很,社员口粮每人每年都分两千多斤,吃不完又卖给国家了。所以他们生产队,家家户户,不管是粮,不管是钱,都比别的生产队强得多。"
几个人又不约而同的问:“他们生产队是咋搞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