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感慨多,识得真情已无声。再见朋友时隔了三十年,旷日重逢叹世事无常,唯儿时记忆仍历历如昨,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只有那觥筹交错中西凤酒已喝干。
离开渭南有些日子了,与友人相见的场面却不曾淡去。友人是我儿时的伙伴,是我童年记忆中无法忘却的怀念。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城镇的小学校,那时的我来自一个小的乡村,普通话还说不利索。我也就不多说话,比较腼腆,但骨子里却很硬朗。小学的知识在我看来轻而易举,因此我很快就在班里脱颖而出了,身边总是能围绕一帮小伙伴。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我们初识的情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小时候的友情总是多变来得快去的也快,去了还会再来,没有隔夜的仇。今天,这三五人一伙;明天又那三五人一伙,合了分,分了又合,往往刚刚拳脚相向很快就勾肩搭背了。但我不记得我们两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一直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人小时候也是分圈子的,有时候几个圈子还会互相开战,不管怎样他总是站在我这一边,从没有远离过。那时候每个人都身处几个圈子,今天在这个圈玩,明天去哪个圈玩。每个圈子都有不同的玩法。有时候两个圈子一起玩,有时候两个圈子互相开战。一开战就拉人头,逼得你站队,也会出现两难得选择,哪儿也离不开。我和友人就建过一个圈子,五七个人吧,还拜了把子,分出一二三四五……多年以后当我们长大时相伴左右的已不定是来自哪个圈子的人了,儿时的玩伴并不是一定都能长久地陪伴。生活改变了我们,所以少时一起相伴的时光便弥足珍贵,成为成年后幸福的回忆。
这样的时光过了有三四年,友人便离开了这座小城。他走时我们已经上了初中,不在一个班,又有了自己的圈子。但 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放学后仍就是形影不离的伙伴,知道他离开都没有生分过。他的家是我放学后常去的地方,一直都是。他家的藏书成为我年少时饥渴的精神食粮,至今天我仍记得读的那些书:世界名著连环画版、辛弃疾传、陆游传……
他走后我们通过几封书信,只是后来失去了联系。时间一过就是三十年,各自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也许冥冥中自有天定,正好单位有去渭南检修的任务,我们便难得的再次相逢。
刚去渭南时天正下着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没有个完,细雨中我们见了面。久别的我们都有了太多的改变,唯有儿时的那份情谊三十年没有走样。在渭南呆了短短的二十天,期间多次相聚互慰衷肠。然而十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相聚就会有别离,毕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才相见就要分别。
回到家也有些日子了,离去的告别犹言在耳,脑中的记忆却要渐渐远去。这将要渐远的记忆盛成朋友的深情折腾着我的心绪,让我颇觉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落在了渭南。我总要给自己一个安慰的理由,于是便写下了这些字,安慰我的同时也遥祝朋友一切安好。
渭南连绵的阴雨和雨后的燥热都将成为我的记忆。在那记忆的深处还有美食、好酒和朋友那满载的一车真情。那一声哥们的呼唤穿越万山秦岭回响在太行峰峦。知道吗?兄弟,远在山西的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