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受一方《国学的天空》

来源:东饰资讯网

静下心来看一看国学智慧,个人觉得非常有益!古人的智慧在三言两语里就已诠释,难得的是作者用现代通俗的语言,触类旁通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让读者毫无障碍的走进国学,成为人人都看得懂的国学入门之作,感受到中华思想的博大!

孔子、孟子(孔子过世一百年有了孟子)、老子、庄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艰涩,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了孔孟老庄的主要精髓,可以给不甚精通国学的人以启蒙化的诱导。简而言之,孔子、孟子为儒家,老子、庄子为道家之代表。此书以之概括为——

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逍遥。

以下是读书随记,以备忘:

孔子

1、在学习、仁义、修身、孝道方面的见解的确值得参照。

2、儒家人性向善论(人的本性是向善的,只要给予机会,都可以实现向善的本性。)

3、“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孔子是有信天命的;“六十顺耳”之意思,“耳”应该是助词而,即六十顺天命。

4、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不是说孔子教学生的条件是学生带着肉干来他就收这个学生了,是指如果学生会带着一点薄礼来,他没有理由不接受(很多记载对孔子是有误解的)。

孟子

1、价值是人才有的问题,人有了选择的只有,价值才能体现。

2、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善人,但行善不能有所间断。行善不是负担,是真正的快乐。

3、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是人发自内心的同情之心,即恻隐的忍让之心。

4、“天地有正气”的思想来自于孟子(国外有人翻译成,天地里有正确的空气,也真是醉了,哈哈哈);浩然之气则是指义行和正道配合之气,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做一点好事,不求当即有效果,时刻剔勉不松懈,一定可体会这种浩然之气!

5、“慎独”原来也是来自儒家思想,即独处时要耐得住寂寞,面对完整的自己,认清自己的真正的方向。人生所有修养的功夫都从慎独开始。

6、当你觉得世界太贫乏堕落时,不妨选择和古人交朋友,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于古人心意相通——作者的这个观点还是很新颖的呢!

老子

1、儒家重视伦理学,道德修养;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2、人法地:人依靠身边的生存条件存货。地法天:地理环境受天时的影响。天法道:天时也有规则,天也需要来源。

3、圣人被褐怀玉(注音:PI he):外表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同样当我们有珍宝或心得时,不要急着让不理解的人知道,以免被轻蔑。

4、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是水一样。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处“不仁”应释不偏袒,一视同仁的意思。

庄子

1、战国末年人士,大约与孟子同时代但双方未尝接触过。他专门批评孔子,批判儒家(但是读到后面,作者又说,庄子对儒家的几段是肯定的)。他提出:未始有物,即万物都不曾存在过(万物一直在变化中)。

2、心斋:要让心静下来,把意念,成见、欲望统统去除。坐忘: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舒适而舒适(才是真正的舒适)的“望适而是适”。

3、人不能太执着,千万不能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我一定不要怎么样。“绝对不要说绝对不”。

4、外化而内不化:外界不管怎么变化,内心不要随波逐流。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和惠施(庄子为数不多的朋友)的辩论。辩论往往是最后说出一句话的人赢了,因为他会使对方无话可说。庄子赢了,他说出的最后一句是:你是知道了我知道了鱼快乐的才来问我的,所以你怎么知道鱼是不快乐的呢?!(好绕,哈哈)

6、“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朝三暮四”、“每况愈下”:(哦,这些原来都是出自庄子啊!)都可以这么理解:江湖就是指“道”,朝三暮四也是人生的一种平衡;“道”是一个整体,人生也是一个整体,不用执着这样或者那样。

7、“庄生晓梦迷蝴蝶”是物我同化了:庄子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子?不管是庄子还是蝴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都是在互相转化。

——宇宙万物的变化也许真是一场梦,但做梦的人一旦清醒,就会觉悟人生的可贵在于展现精神层次的意境。

儒家原先的思想都很好,是出自内心真诚的情感,而道家指出,儒家到后来就变成口号了,道家最反对的就是口号、形式和教条。

作者总结的很好:人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习儒家,按照儒家的一套规矩方式去做,完全没有问题。到了中年后,会发现儒家的思想不够强大,人生存在许多不公平的事情,那就需要和更高层次的“道”相结合。能屈能伸,进退有度,实乃人生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