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1】
一、米兰达(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
据说这部电影的亮点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米兰达。
怎么来形容她呢?如果那个不够坚强的同学在刚踏入社会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老板,那将是一场噩梦。她坚强,严厉,刻薄,傲慢,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做的不够好,她会彻底摧毁你的内心防御。
然而,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能力上。
当然,米兰达不是个十足的魔鬼。她很严格,但很细心。她不会对你的成长视而不见。她会用她的方式向你表达她的肯定。我认为这对刚加入公司的年轻人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都会犯错误,很遗憾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及时准确的批评比敷衍的接受更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庆幸在入职初期有这么一位上司。请记住下面三句话:(出处问度娘)
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是都是你的敌人。
不是每一个把你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中(身陷困境)的时候闭上你的鸟嘴。
二、安迪(安妮海瑟薇饰演)
oh!my god!我想,我终于知道为嘛我能看完本片了。
安迪就像每个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一样,怀着自己的梦想踏入完全陌生的社会,却发现现实距梦想相差甚远。她的到了一份所有女孩都羡慕、嫉妒和憎恨的工作,但这不是她的梦想。所以起初她对这份工作并不热心。
好吧!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找了一份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每天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得过且过,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慵懒、闲暇、安逸却十分单调。自己根本就没付出什么,自以为每天都做好了分内的事,却无法得到上司的认可,只会发发牢骚,抱怨个不停。
却从未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时候才是人与人的分水岭,渴望成功的家伙门会坚定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尽管路途艰难。还好短暂的迷茫还不至于让他们迷失方向,但是另外一部分,却变得异常苟且,虽不至忍辱偷生,然而梦想早就抛之九霄云外,久之,便泯然众人矣!
我们的安迪也是如此。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不是知己的男人,他能听你说些安慰的话。而是一个同样为梦想奋斗的前辈,他没有矫情的安慰,有的却是作为长者的敬告、鞭策。
安慰只能让人对错误感到更舒服,但它是照亮他们梦想的光,
观后感因为忠言往往逆耳。
由于这位乃杰的帮助,使得安迪在短时间内将工作做的得心应手,很快便得到了米兰达的信任。虽然工作越来越好,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因为她疏远了朋友,失去了爱,排斥了同事,这不是她想要的,而是为了工作去想,或者忍受。
为了工作我们放弃掉的往往是最珍贵的,然而得到的却并不见得是你想要的,所以在**的结尾,米兰达和安迪在车里的谈话,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态度所呈现的不同人生观:米兰达在事业和自我之间选择了前者,使其成为时尚界的领军人物,但她本人也承受着一次次的离异之苦;安迪得到了米兰达的认可正处在事业上升阶段,却毅然放弃,决定为了梦想做回自我。找回那些被她弃去的,却是珍贵无比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简爱”同样强调“我就是我”的一个小姑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财富已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让人在享受感官愉悦的同时,内心却渐渐荒芜。
她们对自我的追求是对这个食人社会最有力的反击。
三、艾米丽(扮演者没记住)
既是安迪的同事,又是竞争对手。因为这个演员不符合我的审美要求,所以他没怎么注意。但是从她身上我们至少体会到两点。
1、 办公室政治无处不在,当在同一职位上存在异己的时候,竞争便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能力层面上的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因此造就了这并不复杂却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2、 每个成功的人士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相对的)家伙存在。当我们崇拜胜利者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她身后失败的人。没有他们的“相对失败”就没有别人的“相对成功”。
四、乃杰
这是一个良师益友的角色,用我们工程上的话讲叫做“老师儿”他教给你技术、知识所以他是你的老师,同时在工作中他同样会给你些建设性的建议,从这个层面上讲,他是你的朋友。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好的运气遇到这么一位亦师亦友的伙伴。更像是艾米丽的同事,有点敌意。
所以闯荡社会记住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不要老是期待会有人能在你的工作中提供建议,学会自学才是王道。
好了,这篇异常凌乱的观影感受终于接近尾声了,让我们总结一下,与其说是部时尚喜剧片,我更倾向于励志片。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优秀是一种习惯,它的培养需要付出代价,所以没有人能够随意成功。
(各种二代除外)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无论你做什么,保持自我是最起码的。如果你偏离了最初的梦想,即是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2】
观后感《时尚女魔头》一片讲述了就读新闻系的乡下姑娘安迪·萨克丝在纽约最著名的时尚杂志《runway》担任主编助理的经历:风尘仆仆、忙忙碌碌,一直在期待最终那个令人艳羡的位置,那个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结局,她只是静静地离开了所有女孩梦中的地方,回到了最初。
电影一开始,普通女孩安迪因为一次尝试而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是因为她在毕业之后能认清自我,确立正确的目标,虽然她最大的愿望是去《纽约客》做编辑最终却进入《runway》做了一个小助理,但她明白在这个汇聚着顶级时尚的公司里可以让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因此她在公司里一直坚持着自己,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努力适应生活着。就像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自己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各种各样的规划,以便更好地过上充实而美好的大学生活。
在工作的中途,女主角工作卓有成效,她的出色抢走了同事的梦想。这是她能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的成果。然而,当她进入最辉煌的阶段时,身边开始充斥着各种奢侈品,她慢慢远离了那些曾经的朋友,慢慢偏离了原来的梦想。
可是,最后,她在老板的身上看到了她未来的样子,于是她及时的转身,回到最初。
选择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放弃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眼前还有那么多的**,但是女主角抵制住了**,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将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和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完美结合,最终做出了离开那些浮影的科学决策。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华丽的转身让我折服。
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3】
今天看了《穿prada的女王》这部电影,觉得真心很好,当然不是写影评,只是觉得看完之后应该留下点什么,比如说小学生观后感神马的。
我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一些**的推荐,但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想这只是为了突出普拉达品牌的电影。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电影中一句台词的摘录,我觉得这部电影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片段一: miranda在工作室中挑选衣服,对andy说“你以为这件事跟你无关是吗……滑稽的是你以为是你选择了这个颜色,让自己远离时尚界,事实却是这屋子里的一帮人帮你选的。”
片段二:andy搞砸了miranda的航班,去找nigel诉苦。nigel告诉她:
you are not trying!-you are whining.(你没有尽力,你在抱怨)“you have no idea how many legends have walked these halls.
这段对话完全改变了andy对这份工作的看法。是的,我们工作时经常抱怨,因为我们没有尽力,也不了解这份工作的艰辛;比不知道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在乎。不关心工作的的事,压根就不在乎工作上的事情,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去认同这份工作,不认同那么就没有归属感,工作上自然就不尽力。
如此在这份工作中别人是热爱,是die to work;而在我们的眼里却是糟糕的无趣的或是说被迫的,是only deign to work。
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热爱工作可以用die to work这个词来解释,这里没有翻译成拼命在工作,而是直接翻译成“热爱工作”,翻译的真是恰到好处,不浮夸,不做做,就是热爱。所以我想知道我是否喜欢我的工作。如果我爱我的工作,是所谓的爱,喜欢还是死工作?
片段三:mirandaran为难andy去找《哈利波特》的未出版的手稿,andy最后提前miranda两步完成任务,她不只把手稿拿到了,而且还印了两份,装了封皮,直接送到的双胞胎的手中。而这些事miranda不曾交代的,andy不仅完成了miranda下达给他的既定任务,还把任务之后的任务与风险全都分析出来,并且完美的解决。
这是一种能力,一种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你需要知道为什么你需要完成这项任务。miranda要《哈利波特》的手稿是是为了给她的双胞胎女儿们看的,而她的女儿们性格乖戾,所以单单拿到手稿还不行,要给他们一人一份,这样才能不打架。而且要在4点之前完成的原因是他们要去外婆家,要在旅途上看,所以andy把两份复印好之后直接送到了双胞胎的手里,并且还装了封皮。
当他们回到办公室时,双胞胎女孩已经在路上阅读手稿了。
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从不去想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做。如果只停留在任务的完成上,那么就只能停留在初始阶段;我们需要从资源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风险是什么,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就需要从资源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片段四:miranda要andy去巴黎。这是整篇文章的转折点。之后的故事是关于精神层面的问题。为了所谓的未来,我们需要放弃什么?
鱼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至于什么是值得放弃的,这取决于我们坚守的底线。有一些我们可以放弃,但有一些我们不能放弃或不想放弃。
至此,电影的后半期就进入了思考阶段,至于思考的是什么,现在我看得还很浅显。是欲望?是前途?
是背叛?是利用?还是最后的回归本心?
这些问题可能我以后才能看得懂,或是找别人了解才能看得懂,现在的我之只能从剧情的角度去想问题,大概就是回归本心、不忘初衷吧。
整部电影里都有一个词,那就是你的工作。这是你的工作、做好你的工作。这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也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实现自我的方法。
job,工作。对工作的全新认识,这是我看完整部电影给我的启事。
do your job!最后不忘初衷!
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4】
电影《穿prada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在全球已经大热过一轮。时尚界人士可以对电影中的服装设计进行批评和嘲笑,而圈外人士则可以从为数不多的职场真理中学习。这是一个关于丑小鸭在工作场所变成天鹅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努理工作和不屈不挠生活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处理工作、朋友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故事。
**中的女魔头——时尚杂志主编在电影中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刀子嘴豆腐干心的好老板,完全可以胜任职场新人的成长鸡汤这一角色。
那么,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老兵身上,或者从女主角的错误中学到什么呢?
职场新鲜人必知:
职场真经一: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再多做一点。
如果你是大学本科甚至是硕士博士毕业,年轻有为,身材娇好,刚加入一家公司从事市场/销售/人事/财务等非秘书职业,老板甚至是老资格的同事让你出去买咖啡,你去还是不去?如果你的亲戚是公司老板或者是连老板都不敢得罪的某大人物,那么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去!
”否则,请务必不要放过这一个和老板/同事搞好关系的机会。而且,虽然为他们打杂不是你的份内工作,但是帮你尽快熟悉业务、教授你职场生存之道等等也同样不是他们的份内工作。
工作经验二: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是魔鬼,你看到的老板就是魔鬼;如果你是天使,你看到的老板就是天使。
女魔头发飚的方式很多,例如让你去买还没有上市的新一集《哈利波特》,但是会给你提示,并且在你成功破关以后给予奖励和提携;又例如总是把外套和包扔在你的桌子上让你收拾,但是有时候会送给你一个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的至热it包,你拿出去卖二手货都能进帐上千美圆……这样的老板就不再是女魔头,而是女天使。
多想想老板对你好的地方,而不是老板对你不好的地方——很多时候如果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你会快乐得多。
像好莱坞所有类型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有一个光明的结局。逐渐向米兰达迈进的安蒂在面对男友离开,目睹第一助手艾米莉被她挤掉的惨状和时尚专家纳秋被米兰达牺牲掉的失落后,在时尚之都巴黎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最终的选择,抛却了地位的**和工作的奴役,做回了一个真正的、生活的自我。因此,本片在幽默与时尚的掩护下,终于引导你思考人生的意义,把握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
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5】
周末终于看了传说中的<穿prada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meryl streep的表演真的是炉火纯青,把那个在时尚界呼风唤雨,交际场得心应手,雍容华贵的女强人老板但却失去人性把下属当奴隶当牲口使唤的霸道可恶嘴脸演得活灵活现.据说这是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让人既感受到了时尚界的花花绿绿奢华光鲜的场面,也让人体会到在时尚产业竞争的残酷,虽然对streep女魔头的角色有些讨厌,但我对她还有她的副手教育她的小助理的方式却是深有感触.
她招聘助理通常的标准是:stylish and slender, 但她手下的助理却走马灯似地换不停,因为她们在她的眼里都太stupid.于是这次破例招了一位**art and fat的女孩,是被她所描述的对工作的憧憬和热情所打动.
她说她要take a chance. 助理随时必须待命,24小时全部服从于魔头的公事私事杂事,而且经常被要求去做那些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必须自己想办法.她说:
you can do anything, right? 助理一度很灰心,觉得很委屈:做对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而如果没有做好,那魔头就会对她非常vicious.
无助之际,找到魔头身边的红人,指望他说些公道话,安慰她几句,没想到,这位先生给她的建议竟然是quit. 说,如果她走的话,他在五分种内就能找到替代她的人。millions of girlswill kill for this job.
当小助理觉得不能就此离开时,他开始了一段我认为可以送给所有人在职场(公务员\国有企业不在此列)的上班族的精彩演讲: in this place, where people would die to work, you only deign to work. 小助理说她已经尽力了,他立刻说:
you are not trying, you are whining. 因为我看的是没有中文字幕的,不知道怎么准确翻译上面两句话,但我觉得原文用词实在太妙了。其他人都在努力工作,但你一点也不珍惜,好象你屈尊于一份勉强的工作;你没有尽力,你在抱怨,假装可怜。。。
这种态度下,你怎么可能干好工作呢?然后,下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位先生把笔放在小女孩的额头上:醒醒,醒醒!
醒醒吧!想想,现在找份好工作多么不容易,millions of girls will kill for this job.你还敢懈怠吗?
我想起前一段时间,以前有个同事找我吃饭,和我诉说了一大堆苦大仇深,我给她的劝告就是要么有本事就走人,要么觉得还有可取之处,就不要抱怨,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每一件事情,将老板交代的客户委托的事情干好了,你的价值早晚会被认可的。要trying,而不要whining。
还有印象较深的是,那位老先生拿着杂志对助理说:you think these aremagazines? they are not merely magazines, they are the beacons of hope...
you have to worship them.那种引起为豪的神情着实有些搞笑,但笑过之余觉得也另有一层意义。他的目的是教这个小助手在工作中要有一种崇拜的精神。也许他对自己的工作很着迷,或者至少他是发自内心的奉献。
而我们往往缺乏就是这种对工作敬业热爱的态度。但是,我们普通人的工作有多少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甚至热爱它呢?可你不热爱又能怎样呢,越不爱越干不好,越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就会越发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无论如何,为糊口也好,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好,也要热爱工作,或者至少珍惜手头的工作啊,尤其现在多少大学生kill for jobs,多少海归成了海待,多少下岗失业...
但女魔头向小助手称自己的天兰色腰带为兰色的东西,深感震惊和不快。you callthem stuff?把引领时尚生活的兰色称为“东西”?
真是太不敬了!她也许可以容忍小姑娘的无知--不能区分两条兰色腰带的不同,但实在无法容忍小姑娘的不敬.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小姑娘在得到前辈的点拨后,立马脱胎换骨,首先从头到脚涣然一新,抛弃了她姥姥的老土的蓝毛衣,一套celine (好象是?)的行头,然后说话也自信了,做事干练了.尤其是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时的出色表现.
仅举一例,在哈利波特的书还没出版前,就通过关系转展抢先拿到书稿给魔头的孩子看,而且想的很周到,一人一份装订好,绝对不能让她的两个宝贝share一本,再呈上一本给魔头邀功.魔头自然对她另眼相看了.最后去巴黎出席年度最重要的时尚界聚会时,魔头把小助理列入了最核心的随从团队里.
虽然,基于价值观的不同,小助理最终选择离开了时尚,去实现她的记者梦去了. 但我相信,她在心底一定还会感激这段经历,毕竟, it opened a lot of doors to her. 要不,小助理也就不可能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故事,也不可能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名记了,今天我们也更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了.
穿prada的女王观后感【篇6】
昨天晚上我看了这部《穿prada的女王》,寒假就**到电脑里了,一直都没看,中间发给过几个同学,虽然不是什么难找的资源,不过好像也不是哪哪都有吧。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电影,叙述的重点不是放在儿女情长上,也鲜有****中常有的香艳镜头,全篇都是在描述一个朴素的女孩子的一段经历,而这段经历,也让很多女孩子有了许多的思考。
电影的剧情就没必要多说了,百度一下全都是,主要来谈谈感想。
大多数女孩子都一样,在最开始的时候有着单纯的心纯粹的感情还有明朗的笑容,这是年轻姑娘没有被任何俗世污染时特有的美丽。可是有那么一天,姑娘们接触了新的世界,一个充斥着权力欲望攀比和浮躁的世界,可以每天美艳动人的出场,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被众人捧在手心上。这样的生活有几个女孩子不会动心呢?
被热情被欲望冲昏了头之后呢?你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么?安迪思考了,她被好朋友指责后被男朋友指责后,她思考了,她想通了,她要的不是这些华丽服饰这些闪光灯和赞美,她要的一直都只是当一个优秀的记者啊!
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糊里糊涂的什么都往兜里揣。那样也许一时看起来很风光,可是迟早会觉得心累会觉得自己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而且这一天很可能要到中年才会到来。
之后,安迪毅然勇敢地离开了那些华丽的虚荣,离开了那些给她带来很多风景的人,也让她失去了自己的世界。她漂亮的转过身,漂亮的丢掉了掌控了她生活的手机,漂亮的回到她热爱的平凡小日子中。
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向她这样勇敢舍弃?
所取和所需在同一处的人才是幸福的,骄傲的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哪怕很诱人,也别要,因为那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别贪心,是你的,你才握的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