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说:(这儿不是讲职场生涯的吗?难道老司机爸爸要出场了?)
我爸说,找另一半,至少他要有一技之长。(确定这儿不是相亲情感类节目?)
我回答说,现在一技之长哪儿够,起码两技之长吧。(这是要谈专才和通才吗?)
听了一些小伙伴和老司机伙伴们的成长路径、思维理念,我发现,不是几技之长的问题,不是知识、能力和才干的问题,也不是从哪里出发的问题。以上这些是实现的工具和方法,是环境和支持。在表面以上,形式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其实本质是,一招鲜,吃遍天。
(本文统一使用夏姓)
发自简书App1/
外企大中华区总裁,夏sir。我是在采访中认识了夏sir,在采访结束前的一个问题,我请夏sir讲讲他个人的工作成长路径。
夏sir当年的工作是分配的,进入制造业国企,从一线工程师做起,慢慢做到管理岗,20年成为企业副总。之后夏sir先后加入过民企、外企,涉足上游产业、下游产业、中间经纪人公司等等,相同的是始终在老本行里。通过这一过程,把整个产业链上的业务都过了一遍,积累了相应的资源和人脉。
从这份路径中,我看到,有折腾(多种类型企业),有稳定(本行业),有联通(全产业链),有积累(相关资源)。
我还看到,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里的身份是:工程师。
夏sir:专注你的技能,且,不能只专注于技能。
(一听就有深意)
一方面,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练好每一个技能,这是基本功。需要认真,踏实,下功夫。
另一方面,不能只会埋头,也要时常抬头,和人沟通,在市场上探索,搜集信息,和这个行业以及整个商业社会链接。
2/
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夏校长。
夏校长是艺术家出身,在年轻的时候作品已经进入了高等级的学术展览。也做过教师。后来她投入到了儿童艺术教育的事业中,开创了独家的儿童创意教育方案。她的艺术教育机构与上海多家一流学校保持着多年的合作。
她精心培养老师,传递艺术教育“先艺后术”的理念。站在艺术的本质角度,通过培养孩子的眼光,欣赏一流的作品,来启迪智慧,让孩子学会看见世界的美,看到更多可能性,激发孩子内在的自己的力量。同时,不能偏废技术,在很小的年龄就可以进行线条的训练。在“艺”和“术”里面,是在不干预和引导之间拿捏好尺度。
从夏校长的路径和理念中,我看到,有高度,有理念,有深厚功底,有关怀。在夏校长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看到的一个词是:艺术。
夏校长:通过视觉艺术的途径培养孩子们自己真正独立的观察力、发现力、品鉴力、思考能力、决策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力、表达力、创新力、全局控制力。通过视觉艺术做真正的素质教育
3/
我的咨询师小伙伴的一位来访者,小夏,他是医生,简书作者,做乐队,每日一张摄影作品。
小夏走过了多年的学医之路,成为一名医生,同时,内心的艺术细胞在涌动,用写作、音乐、摄影来践行自己的热爱和价值观。基于内心价值的事情,既是滋养,又是表达。在他的总结图中,工作、阅读写作、学习娱乐、健康、家庭、社交,六大方面,丰富而平衡。
从小夏寻求生涯咨询开始,我看到他走过的以及正在走的路上,有一个词叫做:价值。
小夏:自律到佛系,只是为了不平庸到死
4/
刘轩曾经在和武志红的对话视频课程中提到,他的父亲刘墉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平时的风格也很强势,但有一点是刘轩记忆深刻,深受其益。
刘墉经常在饭桌上说上一大通话,刘轩只有听的份儿,但每次刘墉这样说完,都会对儿子说:
好,现在你说。
不论作为咨询师,还是妈妈,还是正面管教的践行者,我听到这短短一句话,异常感动。
这时,刘轩不再只有听的份儿,他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刻。对于他说的话,他父亲不评判、不指责,可以辩论。
只这一句话,一个人能发出内心的力量和声音。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无比重要。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无比珍贵。
育儿,有时,就一招,也很好。
每每听到看到类似的故事,我的脑海里就想起这句话:一招鲜,吃遍天。
我常常记错,这句话被我记成了:一招鲜,遍天下。
一招,是低头深耕。天下,是抬头看。
你的一招是什么,你的天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