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古鉴今(二十)牧野之战,商纣王遭受了希特勒式的“闪电战”打击

来源:东饰资讯网

牧野之战,商纣王遭受了希特勒式的“闪电战”打击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率兵东征,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统治华夏大地六百多年的商的都城——朝歌。

自从得知商军精锐外出,朝歌内守备空虚之后,周武王姬发就激动的睡不着觉了,这个机会,父亲至死死都没有等到,而他却在继位的第四年就等到了。

根据早就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周武王先是派人去联络各国,然后倾全国之兵力而出,到达孟津,等待会师。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数据,周武王此次出征,共率战车三百乘,虎贲军三百人,步军数万。

2月21日,周师到达孟津,与前来伐商的诸部落会师。

大军在雨中列阵,三百乘战车与三百虎贲军组成最精锐的先头部队,进行第一梯次的进攻;

经过严格训练的数万步军,作为第二梯队的进攻;

而前来会师的诸方国的军队,作为第三梯队,掩护后方。

这一刻,周武王的内心是激动而忐忑的。

此时的商军主力远在东方,当他们得知国都朝歌受到攻击,肯定迅速回防,周师必须在商军主力到来之前,拿下朝歌。

假如拖到商军主力赶来,内外夹击,倾国而出的周师必将全军覆没,数代周人的经营将毁于一旦。

所以,此时周武王的战略就是快攻,而商纣王的战略就是坚守。

在站前紧张的气氛之下,周武王做了激动人心的站前演讲,这就是《尚书》记载的《牧誓》: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

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

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

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

翻译过来就是:

排列好你们的武器和阵型,我要发布誓词:

……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女人的话,不祭祀他们的祖先,不任用他们的兄弟……我要实行“天罚”。

今天的决战,进攻的时候保持完整的阵型,每六七步,就停下来调整阵型,保持整齐!将士们,奋力向前!

交战的过程中,每四五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奋力向前,将士们!

希望你们个个儿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进吧,向商都的郊外。

在战斗中,不要攻击来投降的人,要让他们为我们而战!奋勇前进啊,将士们!

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你们自身就会被杀。

由此可见,周师军容整齐、军令严明,士气高涨。

得知周师来袭,商纣王仓促调动奴隶七十余万应战。看到商军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周师刚提起的士气瞬间就被压下去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奴隶本来就是商军的俘虏,平时遭受非人的待遇,根本不可能为商而战,反而是临阵倒戈,掉过头来帮着周师一起进攻商都。

商都顷刻被破,纣王逃往鹿台自焚而死。

从牧野之战的全过程来看,周是凭借“闪电战”的军事方针以小博大而取得胜利的。

要知道,当时的形势,虽然纣王穷兵黩武,人心大失,但是商的实力是远远大于周国的。

一方面,商有大批精锐远征东方,这些精锐足以打败周的军队;另一方面,当时依然有大部分的方国是效忠于商的,而且有更大一部分的方国是持观望态度的;最后,商都内有七十余万的俘虏,如果对这些俘虏进行训练与培养,他们不仅可以劳作间接补充商的国力,而且还可以直接作为军队对外作战。

因此,周武王的胜利关键点在一下三点:

第一,准

周知道自己正面和商硬碰硬不是对手,所以果断抓住商军主力外出,商都守备空虚的时机,放手一搏,倾全国之力与商决战。

第二,快

周武王1月26日,从都城镐京出发,2月21日便抵达孟津,2月27日进行了牧野决战,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军事到外交到战斗等一系列复杂的行动。而且真正的战斗仅仅进行了一天一夜,作为一个灭国级的战役,不可谓不快。

第三,狠

周军进入朝歌后,大肆屠杀,据《逸周书》记载,周在商都屠杀了商民十八万之多,而且俘虏了大量贵族大臣,这对仍然持观望态度的方国,和远征在外的商军主力都是一种巨大威慑。也有利于后来周对商残余势力的剿灭。

周武王对商快准狠的“闪电式”打击,以小博大,将庞大的商王朝拖入早就挖好的坟墓中,实现了王朝的历史更迭,但是,这种以小博大的胜利方式,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后来差一点就颠覆了周的统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