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和流氓之间,隔着一个冯唐

来源:东饰资讯网

高晓松曾经说过一句话:“京城的白富美都是冯唐的粉丝”,且不说真伪,反正我认识的文艺女青年们,十有八九一提到冯唐,都瞬间变成痴心小迷妹。

不装逼的说,我知道冯唐其实比较晚,算是未读其书,先闻其名。起初,前几年看到微博上总是有人转发出自冯某人的金句和书本节选,心中还纳闷,到底是何等帅逼可以引来万千女文青为其竞折腰。

后来,顺杆子搜了下冯唐其人,发现长得还不如我呢(我是指照片...)。可是一看他的履历,着实闪瞎了我的双眼。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兼诗人、作家、医生、商人为一身,中国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麦肯锡、华润医疗集团CEO、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

我去,这是要逆天的节奏。但让多数人惊讶的还不止于此,在冯唐还未卸任华润高管一职前,竟然还连续出版了《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女神一号》等长篇小说,杂文就更不计其数。

肤浅的我不禁在想,冯先生可真是受足了上天的宠爱,能够在文艺界和商界的身份之中轻盈转换,百忙之中还能够有如此丰沛的精力创作如此多的作品。

然而,让不明觉厉的我更加感兴趣的是,身为一个网红、公知、大V,冯唐这未必刻意的“修为”,究竟踩对了“眼球经济”下的哪些点?

01

是谁在消费“冯唐们”

在微博上,总有人喜欢把冯唐和女文青绑定在一起。仿佛茫茫人海中,冯唐连带着他的文字成为了众多文艺女青年的情感归宿,和着腻歪的奶油,被贪婪的味蕾稀释消化。

一个时代的网红必定吸引了一群时代的受众,这是无可厚非的。想必冯唐的“火”,也顺应了当下高涨的女权主义需求。

在我对女文青的脑补画面还停留在捧着村上春树的书本、穿着素娟锦衣泡着豆瓣的清新女时,她们已经早不屑于藏躲在屏幕背后抒发情怀,反而转战前线扎堆谈论起了男色消费。

▲ 图为豆瓣女神-张辛苑

从前我总以为女文青全都属于矫情造作、无病呻吟的主儿,可现在看来她们多半身上都没有我想象的糟糕特征。我见过大理客栈的女主向你倾诉独立的意义,见过某IT精英女兼顾事业同时游历山河,也见过某大学女教授借着墨宝来调剂生活......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文艺女青年分了两种,一种是真文青,一种是伪文青。

真文青让人不敢轻视,她们真正的喜爱某个领域;而伪文青只是想通过某个领域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不同。但是,无论是真文青还是伪文青,她们之间都有一个极大的共性,就是渴望自我的精神世界被释放。

02

专供文艺女青年的春药

说实话,冯唐的文章我之前只读过几篇,功力深厚,文笔狡猾,但对我来说几乎无感。原因是看他的文字就像是一个男人在看另外一个男人裸奔,时不时还喜欢对着你抖抖身上的小丁丁。

话虽这么说,但提到冯唐,不少知道他的男性还是羡慕他的(不说“嫉妒”是为了显得我清高)。比如在知乎上,多数人提到的都是“黑”他的,说其是“医术三流、做生意二流、讨女人欢心一流”,甚至都没有人在意他的文字和诗。

当然,也有人将冯唐与王小波、顾城相提并论。可是,女文青们可就不同意了,后者哪有冯唐那般傲人的简历以及蜜汁颜值。

▲ 图为王小波(左),冯唐(右)

确实,在文艺圈里最多的是高晓松一般轻盈的胖子,文笔好的不太会说,会说的长得不帅。这就难怪了冯唐这般极度自恋,不但喜欢晒侧脸,最近还射入了高量蛋白粉充起了胸大肌,不断地拿自己和周润发、黄晓明和阮经天比。

话说回来,一边是颜值及格、情思细腻的男作家,另一边是浑身肌肉但脑壳空洞的公子哥,我想多数女文青还是会选择前者。毕竟,对于有点追求的文艺女青年来说,来自大脑的性感相比更加殷实。

就像前些阵子冯唐诗中的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使得万千文艺女大半夜起床修改个性签名。这真是应了王小波那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所以,你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冯唐招惹女文青的追捧。

这是因为几乎所有女孩子喜爱的事物冯唐都有所涉及,比如诗赋、茶艺、插花、器物、摄影、品酒......随随便便拿出一样都可以俘获一群少女的芳心。

可这十八般武艺,最讨巧的还属他能掀起那万千少女们所敢想不敢言的高潮。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飞鸟集》

冯唐的诗就像是给女人精良包裹过的AV,柴静评价冯唐的文字:腥、鲜。她在《杂种冯唐》写道:

一开始冯唐的小说我不太喜欢,一股怨气淋漓,但横冲直撞不知所终,在我们姑娘家看来,这是由男性荷尔蒙驱动的写作,是另一种动物的呓语——好像我们的存在只是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他们,不容易共鸣。


▲ 图为央视前主播-柴静

乍看上去柴静并没有正面夸奖冯唐的文字,但我仍然从话语中察觉到了一丝拐弯抹角的矛盾。

这就好比男人想睡一个女人,90%的人说不出口,然后萎缩的躲在床头脑补自摸;另外有9%的人说我想睡你,然后被大嘴巴子抽了回去;只有剩下1%的人说出了:“春风十里不如你,我想和你在一起”。

冯唐一类所表现出的就是剩下的这1%,其笔下的荷尔蒙以及福尔马林浸泡着的人体器官,虽然不能让姑娘当街大呼喜欢,但起码也让女粉们读了个痛快。其实,冯唐的文字无关俗、也无关雅,无非就是人、生活那么点儿破事儿。

时代在更迭,女性在蜕变,谁说女性不能消费男性?然鹅,冯唐只不过是给这个时代调了剂开化的小配方。

03

文痞,流氓与文人之间

冯唐的“火”,很大程度是得益于这个时代的更迭。要是放到从前,这么乱写男女关系可是要被割去小鸡鸡的。

倘若说文人的想象力,几千年来都是受限于极端的皇权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衰退。所以我们能看到所谓流传到手的多数文字都是极其正统,让人读起来有种无力感。

而文痞不一样,举笔能文,戏谑为痞,能把一个屌丝恋爱史活生生写成腐女必备的床头小说。冯唐确实就具备这样的能力,类似的还有王朔、张嘉佳等,只不过Tag不同,年代背景不同。

文痞既不自诩为文人,也不是流氓,他们是两者杂交,颇受时代厚爱。

很多人说这个时代“文痞”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女权主义的高涨。比如在咖啡厅里三两闺蜜聚在一起评论自己男友长短,再如一群姐妹扔下老公跑去Lounge搞个轰趴...于是直男们将“腐女”的高帽扣在了女权主义的头上,并笑称是这些“网络文痞”在作怪。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所谓被“物化”了的男人与女权主义并没关系,这只不过是消费社会进步的一个产物。这就好比网络上的“冯唐们”即使再用力讨好女性,比如冯唐写《一个时代变坏从嘲笑文艺女青年开始》,但仍然是站在说教口吻,并没有真正的开启女性的共鸣模式。

换言之,倘若你去看冯唐微博下的留言,多数都是关于“长腿欧巴”、“舔屏”之类的回复。而真正拿文字换取了部分女性共鸣的,则是早期的咪蒙教主,因为她所说的多数都是藏匿在很多女性心底压抑许久的言论。

所以,其实关于女不女权的,只不过是男人逻辑的体现和臆想。女权的目的从未想过征服男性,而是为了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此,如果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冯唐。我羡慕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他的见识和笔下的态度。所有那些故事、犯浑、荷尔蒙、邪理歪道,加之以肿胀的自嘲,最终都归结于四个字——性情、不装。

04

冯氏药方:九字真言

冯唐和高晓松之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生长在北京,家庭环境给了他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幼博览群书,最终换来装得一手好逼的高姿态。

▲ 图为音乐人-高晓松

但类似的人还是有很多,除了冯唐自己对阅读码字的高浓兴趣外,必然少不了他鲜明的个人标签和价值观输出。这就不得不说他所一直以来为万千少女布道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不着急”说的是对时间的预期。我的理解如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狗屁,这说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需要用时间来熬。我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有意义,或许没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明白当下的意义。所以,你要的是谋定方向,坚持下去,给自己足够的耐心。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预期。我的理解如下:

一个人选择了生命,就同时选择了未知。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10年、20年、30年...以后的生活,与其花时间猜测未来、计较得失,何不如提起勇气大胆前行?毕竟,成功他老母叫做失败,那你还怕个屌。

“不要脸”说的是对他评的预期。我的理解如下:

在中国生存的最大压力不是雾霾,而是别人世俗眼光和评论,不管你做什么,这个世界总有人对你指指点点。前面我曾经写过《我不体面,你也不怎么讲究》和《装逼,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两篇文章谈及这个主题,如果再有别人对你指手画脚,请揪住他的领子大喊:“我就这样,你咬我啊?”。

总结完冯唐的这九字真言,顿时间我竟然被“中毒”了...

话说回来,冯唐的“火”一直伴随着这九个字的标签,时不时的就喜欢拿出来晒。无论是炮攻韩寒手撕“金线”(怀疑韩寒“代笔门”一事),还是深陷与著名主持人柴静的“出轨门”,他都一直没有落下输出这个价值观。

最后,引用作家石康微博里的一句话,我想这是描述冯唐这类“文痞”人到中年境遇的最佳诠释:

在我眼里,中国目前的成功分子,从王石到冯唐都算上,都在通过搞离婚来补课,是中国欠他们的。在他们年轻时,应得到的是大量姑娘及损友儿,他们在青春期不听摇滚而拿上班或考托当奋斗,他们差不多一生都在垃圾堆里搞装修,令人伤感的是,已没用了,他们全被骗了,因错过太多与时间相关的优美的事情。

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不想擦肩而过后失去你。

我的理想是带着大家一起发财,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墨多先生」:mrmodu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