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何为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

来源:东饰资讯网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相比以往颇有意义。我一向鄙视出自于经济学那一套套言之凿凿但又不可证伪的复杂理论。我相信即使没有经济学,人类社会照样会发展到如今水平,甚至如果没有经济学错误思维的羁绊,我们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我一直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纯粹就是个笑话,搞一套吓唬人的假大空理论就可以获得几百万奖金。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了几十年,但纵观这几十年历程,我们会发现这些获奖理论除了在领奖时被人们关注一下外,在平时社会的生产活动中,这些理论毫无作用,很快就被淹没在时光的尘埃里,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去年经济学奖的理论呢。

今年经济学奖由于有实地考察,因此或多或少有一些借鉴意义。三位获奖者:班吉纳,迪芙洛和克雷默研究的是贫困问题,他们用了10多年时间深入五大洲18个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穷人日常生活,并像自然科学那样使用随机控制实验的方式研究贫困本质,通过他们的研究报告,我看到穷人普遍具有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其中穷人思维的一大特征是”过把瘾就死“,也就是他们普遍沉迷于即时回报,不会为将来获取更大回报而刻意储蓄和积累,把生产性资源用于当下消费,爽一把之后就忍受长时期的困苦生活。

不能刻意储蓄,不能延迟满足,追求即时回报是穷人思维主要特征。三位经济学奖调查发现,贫困人口很少将有限资源用于生产性投资而是用于非生产性的挥霍浪费,调查发现有些连饭都吃不上的贫困村,他们并没有把仅有的收入用在农业生产上,例如种粮养猪以便让自己能吃上饭,而是全家忍饥挨饿然后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在全村人面前摆一次阔,打肿脸充胖子。在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山村,经济学家遇到一个村民说自己吃不上饭,但到他家里却发现里面有电视机和DVD播放机,经济学家很困惑,于是就问他,你都吃不饱你还买这些干嘛?他回答:哦,我觉得电视机比食物重要。

贫穷富裕.jpg

穷人思维是投机,富人思维是投资。班吉纳在调研时发现,穷人喜欢把钱投在泡网吧,买彩票等短期愉悦上,但就是不愿将钱投入到学习或是练就一技之长,穷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回报效果,然而学习是一种回报期很长的投资,他们等不了那么久,由此没有生产性技能就无法创造价值,让自己摆脱贫苦的泥潭。

不是没钱才是穷人,任何没有储蓄和投资意志力的人都是”穷人“。近年来流行一种观念是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这与诺贝尔奖得主的调研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是十足的谬误,信了财命都可能完蛋。从这几位诺贝尔奖的调研我们不难发现财富的来源所在。设想在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人几乎一无所有。一个原始人由于运气原因,他比别人聪明,能够打到更多的猎物,收集到更多的果实,由此除了养活自己外还能有盈余,多出来的物质他不用来坐吃山空,而是用来交换他人的打猎技巧,购买他人制造的性能更好的打猎工具,那么他下次收获的猎物肯定比现在更多,于是他变得越来越富裕。

变富裕的办法永远是储蓄与投资。储蓄和投资意味着你要抑制当下过度消费的欲望,将一部分资源用于扩大再生产,拒绝搓手可得的愉悦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这也是变富的困难所在。现代人变富与前面提到的原始人没有太大差别,你得储蓄,如果量够了则可以用来购买房产和股票,如果眼光够好,房子和股票都在升值,或者将储蓄投入与自我提升上,让自己掌握价值产出更高的技能,由此你的财富不断增加,可用于消费的资源也增多,生活水平水涨船高,日子也就过得富裕。

消费.jpg

能否延迟满足是穷人与富人的重要区别。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棉花糖实验,他们找来一帮孩子给他们每人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十分钟不吃的话,他们将再得到一个棉花糖。有一部分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吃掉了,一部分孩子忍住欲望赢得了第二个棉花糖。研究员继续追踪这些孩子的后续成长发现,成年后能当年能忍住不吃的孩子,在生活,事业,家庭等人生多方面要比忍不住的孩子成功得多。这个例子表明,能否控制住一时冲动,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决定个人财富或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贫富差距其实不用等到成年后才看出,在实验中能忍住冲动而获得两个棉花糖的孩子,其”资产“就是忍不住孩子的两倍以上。

在消费上穷人思维导致收益边际递减。在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的调查中发现,穷人获得钱财后喜欢追求即时性生理刺激,例如赌博,上网,嫖娼,买彩票,打游戏等。贫穷其实不是钱少,而是有钱却不能让自己过上有水平的生活。有中国学者在贫困省份进行援助活动,他们发现有一户贫困家庭生活困苦,两个留守儿童跟随70多岁奶奶生活,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令人惊讶的是其实他们并不”缺钱“,孩子的父亲是大型油罐车司机,每月工资收入8000以上,这在中国算不错的收入水平,家庭本不应该陷入这般难堪,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父亲好赌,拿到工资后立马进赌场爽一把后把钱全部耗尽,工资一分都不往家里寄,问题在于不止他一人,整个贫困村家里男人都是同如此,所以贫困根源不是没有收入,而是他们将收入毫无意义的消耗殆尽。

富人消费追求边际递增。穷人消费追求短期收益,因此他们常常成为”割韭菜“的对象。数字货币,传销,高息P2P等金融庞氏骗局的对象都是穷人,这些项目许诺在短期内的高额回报让他们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本来钱就不多,被收割后境遇更加贫困。富人的花费往往就有”增长性“,例如他们花费于运动,投资与房产,根据价值投资原则长期握有看好的股票,投入资金用于学习成长,他们在未来有增长点的领域广泛布局,富人往往让钱越花越多,试想那些能在北上广市中心买房子的人,不但居住条件优越,而且房子越来越值钱,这就是有钱人钱越花越多的好例子。

投资自己.jpg

穷人与富人差别还在于消费审美力上。你有四十万,你是想买轻松点买二十多万车还是咬咬牙买三十多万品牌价值高的豪车?你是想买一块三千多的表,还是攒久一点买一块三万多的表?在消费时你是倾向于性价比还是追求品味就是消费审美力,在我看来过分追求性价比是穷人思维,而追求消费品味是富人思维。二十几万的车开一年后快速贬值到不过十万,而三十万以上的品牌车一年后估值还能在二十万以上。三千块手表带一年后一文不值,而三万块的表一年后价格甚至不止三万。这并不是鼓励人过度消费,而是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对价值的思考。穷人思维只看到摸得着的实用价值,而富人思维能看到摸不着的品牌溢价。

穷人与富人在思维上说到底是价值判断的能力不同,富人喜欢储蓄,投资,延迟满足,在这一系列价值增长的操作中,能力,理性,判断力不断增加,而这些能力让生活的所有层面变好,而穷人思维则在价值增长的操作中不断自毁长城,让自己过得越来越差,贫与富说到底还是在于思维能力的高低。

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qrcode_for_gh_00f6e6bb0b6c_258.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