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趣谈古龙小说:“啊呸,又在吹牛,我信你个鬼。”

来源:东饰资讯网

              古龙的小说,解压的良方

最近生活压力大,就想找一些轻松的书读,于是又把古龙小说温习了一下。

昨天在家大扫除,一边忙碌地做卫生,一边悠闲地听书,读的是古龙的小说《陆小凤传奇》。

颇有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味。

读古龙的小说容易让人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书中的欢快、活泼、夸张、趣味能够很好地感染我。

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

都说“读书就是和一个人对话。”读古龙小说,我所对话的不是名门正派大侠,而是风流不羁浪子。

读古龙的小说,不需要正襟危坐,不需要严正以待,也不需要严肃认真,你只需要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放松的状态,怎么舒服怎么来,开心就好。

古龙小说是比较虚的,浪漫主义色彩太浓,超越现实,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状态。

我是乐于去读他的小说,尤其是在觉得生活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它能够很好地让我开心一笑。

               金庸与古龙的较量  一个少年的成长史

金庸的经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均已一一拜读。

而古龙实在是太高产量了,一生共写了七十多部的小说。我读了《绝代双骄》、《武林外史》、《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传奇》、《九月鹰飞》、《七种武器》、《三少爷的剑》、《萧十一郎》、《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等。

因与金庸、古龙并称“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的梁羽生的作品我是读的很少,感受不深,所以不做比较。

我的读书偏好,大致经历了从金庸到古龙的转变,这主要是和个人的经历和心态有关。

就如刘德华唱的“曾经年少爱做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十五六岁时喜读金庸,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社会经历,想要快点长大,渴望成为一个武功盖世的武林大侠。

如今二十七八,初受生活的打磨,经历了一些挫折,斗志渐渐消磨,不再追求功成名就,只想做一个轻松开心的普通人,于是开始喜欢看古龙。

对于两位的写作手法,有人说“一位是杜甫写实,一位是李白写意”,极为恰当。

形容一个人的高深厉害,金庸是正儿八经的详细描述,一招一式都恨不得给你写的清清楚楚。

古龙是“浮夸风”的典型代表,他的态度是“一言以蔽之‘非常厉害’”。

金庸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形象,而古龙则如他笔下所写的陆小凤、楚留香,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形象。

后又觉得,金庸的小说教人如何伟大的活,而古龙的小说则教人如何痛快的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金庸和古龙之间的文学造诣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的。更何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爱是不一样的。

               每个武侠小说家   都有自己的武林和江湖

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家,其在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江湖与武林。

读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亟需要有一张强大的关系图作为支持。

金庸小说里,《神雕侠侣》的主角杨过是《射雕英雄传》郭靖结拜兄弟杨康之子,郭靖之女郭襄创立《倚天屠龙记》的峨眉派,张无忌曾受古墓派黄衣女子相助。

而古龙小说中,《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和白飞飞是《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阿飞的父母。《飞刀,又见飞刀》主人公李环则是阿飞的女儿和李寻欢的儿子所生。

有人总结说,古龙多部小说创造了众多杰出人物打造了当时武林四十年的历史体系。

第一个十年就是沈浪,第二个十年是李寻欢,第三个十年是小李飞刀传人叶开,第四个十年是沈浪的唯一徒弟公子羽。

哈,读武侠小说竟然有种读编年史的感觉。

金庸对于同一时代的英雄群像,主要是集中在一部小说中描写,以一个主人公的点来带动整个面的叙述。

而古龙则喜欢在多部小说中分别打造同一时代中的不同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主角,并且互相关联,这种小说读起来很过瘾。

而每个时代,还有众多的杰出英雄人物,古龙也一一选取作为主角进行描述。

例如《边城浪子》和《九月鹰飞》里的主人公叶开是《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主人公李寻欢绝技的传人,同时他还是《天涯明月刀》里的男二号,和男一号傅红雪在身世上存在着掉包的关系。

当在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偶遇另外一部小说的主角时,竟然有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欣喜。

               每个古龙小说角色,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

回归到古龙小说,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谈谈我对古龙小说的浅显粗略的认知。

古龙的小说太考验读者的想象力能力了。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古龙小说的描写手法不在三维空间之内,而是属于四维空间,极其考验人的想象力。

古龙有时候很惹人讨厌。

他写小说是一个不断画大饼的过程,而读者则是那个吃饼的人。他会给你划重点,告诉你这里边有玄机,但是玄机在于哪里,他不说。

写一个人很厉害,古龙并不会告诉你是怎样一个厉害的方法,这种厉害是否是合理现实的。

他只是说“他怎么厉害我写不出来,反正他很厉害就对了,具体怎么厉害你自己去悟去理解吧!”

在这里,我想吐槽陆小凤的绝技“灵犀一指”。

书中写无论对手是什么兵器,刀剑鞭矛,都能被陆小凤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一下子夹住。每次我看到这,我心里的真实想法都是——

“啊呸,又在吹牛,我信你个鬼。”

反反复复读了这部小说好几遍,我的理性都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陆小凤作为一个肉体凡胎,他的手怎么可能抵挡得了各种兵器呢?

要论可行性,人家金庸小说里写的裘千仞的铁砂掌倒是更加令人信服一些。金庸老先生为了让人信服,可是写了裘千仞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

再如,读古龙描写天下第一快刀手傅红雪的刀法之快。

唉,实在是太浮夸了。

“那是柄什麽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

“不快的刀,怎么能无敌於天下?”

“因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极限!”

这是《天涯明月刀》楔子中江湖人对于傅红雪武功的评价。

我心中不禁腹诽,到底是怎么一个快,你倒是说清楚啊!说了跟没说一样,故弄玄虚尽吹牛。

在我看来,古龙写的每个角色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真实实力如何虚无缥缈,难以琢磨。如果有个具体的排名,就可以真正地了解他们的能力。

古龙还是留了线索,那就是江湖百晓生所列的《兵器谱》。可惜,古龙对于《兵器谱》上的兵器武功排名并没有详细说明,可能连他自己也很纠结为难吧。

这怎么感觉像是自己给自己布置了个作业,但是作业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让你给自己挖坑。

这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写武功高深是虚,写品格魅力是实

古龙说,陆小凤凭借着“双指夹兵器”的绝技行走江湖,声名赫赫。

其实不然,真正服众的并不是他高超的武功,而是个人的人格魅力。

他一生桃花不断,众多美女争相追求,趋之若鹜。但是他仅仅停留在嘴上的打情骂俏,却无非分的举动,对于心爱的女孩薛冰也是极其认真的。

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薛冰的感情,后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爱上了这个女孩,竟然还有点情窦初开的害羞与懊恼。

陆小凤是一个具有“童心”的人,和金庸里的老顽童洪七公其实有点相似,二人看似疯癫,其实为人最正经最真诚。

例如当武林高手为江湖的事烦恼,陆小凤却在抓蚯蚓。

他和司徒摘星打赌,如果“司空摘星一个时辰内连翻六百八十个跟头”,那么“陆小凤十天内挖到六百八十条蚯蚓”。结果他输了,就老老实实地抓蚯蚓。

这其实就是古龙小说最典型的一个写法,浮夸与风趣并存。

他把司徒摘星的武功高强和陆小凤的不拘小节充分地描写出来,而夸张数字的运用则人觉得生动活泼,忍俊不禁。

陆小凤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朋友遍天下,人人都喜欢他。他和朋友之间有时候处于竞争关系,但是却并不会因此反目成仇,反而彼此欣赏,相互看重。

司徒摘星受人所托,要抢陆小凤调查绣花鞋案件中的证据,这个时候的两人属于竞争与敌人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两个人费尽心机,互相暗算。

但是当司徒摘星乔庄中毒的时候,陆小凤连赶两天的路程要去替他解毒。当得知司徒摘星是假装中毒,陆小凤的表情“就好像活生生地吞下六百条蚯蚓。”

又如当初丹凤公主为了请他破案,各种威逼利诱均不为所动,但得知花满楼因搭救被“青衣楼”追杀的上官飞燕而卷将进来立刻就答应前往。

古龙所塑造的陆小凤人物性格圆满立体,亦正亦邪,是一个“可爱的混蛋。”

               成功的小说角色  是最好的馈赠

古龙所塑造小说人物无数,其中很多小说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我也很喜欢。

叶开是人性中光明一面的象征。他机敏幽默、正义博爱,真诚勇敢。

“我姓叶叫叶开,树叶的叶,开心的开。”

古龙写的那么多人物中,最让人感到开心的一个人物角色就是叶开。叶开在仁爱这一点上颇得其师父李寻欢的真传,虽然胜负血海深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宽恕。

古龙把傅红雪写的太苦了。

傅红雪“以血海深仇入世,于极度痛苦中出世”,并且患有跛足癫痫之症,无论身、心皆受折磨。

《天涯明月刀》是我看过不忍卒读的小说,看了一遍再也不想看第二遍了。

而西门吹雪也是古龙小说里非常有趣的一个人物。

他是堪称“剑神”一样的存在。他孤冷清高,不屑和人交往。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就连陆小凤这样的绝等人物才“勉强算是他的朋友”。

西门吹雪的内心是正义的。他可以单骑远赴千里之外,去和一个绝顶的高手,争生死于瞬息之间,只不过是为了要替一个他素不相识的人去复仇伸冤。

阿飞和李寻欢的“士为知己者死”。

《多情剑客无情剑》写尽了各种情感纠葛,恩恩怨怨,曲曲折折。相比李寻欢对林诗音的痴情眷恋,小说中所写的阿飞和李寻欢之间的知己情谊更加动人。

李寻欢曾救过阿飞,是他的唯一知己,阿飞曾数次身临险境相救李寻欢。个人觉得,书中的阿飞角色的塑造实在太精彩了。

大浪淘沙,岁月留下经典。

前几天遇到一个人,谈到到我们都爱怀旧,其实是因为我们都有一样的情怀。

当情怀撞到情怀的时候,就会产生共鸣。知音难觅,应当珍惜。

每个中国人心中大都有一段武侠情结。

爱武侠的人,心里都有一片江湖。

—END—

文/林秋鱼

想把你写进我的故事

每个人都该有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