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征文1000字传统文化 篇1
一大早,妈妈的手机就收到了很多冬至快乐的祝福短信,哦,今天是24个节气中的冬至了,妈妈一个个念给我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有一条还是马老师发的:冬至喽,我用健康皮,美满馅,无忧水做一碗饺子给你,愿你忙碌的整个冬天都快乐!听完了我就急忙问妈妈:“什么是一天长一线呀?”妈妈催促我赶快起床吃早餐,再一起找答案。
接下来该准备包饺子了,不料,爸爸和妈妈为了吃萝卜饺子还是韭菜饺子争吵起来:“别吃萝卜了,苦苦的,还是吃韭菜馅吧。”在做饭方面,妈妈说的话是很算话的。“不行,就吃萝卜馅的,刚学习过健康小知识,冬季吃萝卜赛过小人参,你这么快就忘记了?”爸爸坚持,看来爸爸也是爱学习爱健康的。妈妈不依不饶:“就吃韭菜,改天再吃,我昨天就买过韭菜了,你看,多新鲜!”“要不就都放,韭菜放一半,萝卜放一半!”我刚想去“劝架”,爸爸就开始让步了,我只好和弟弟接着玩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又吵了起来,我忍不住了,拉着弟弟去厨房看看是怎么回事。“看你切的多长,像包包子一样,不行,再切小点!”妈妈有点生气了。爸爸用力的剁了几下,显然有点不服气。“干嘛呢?照你这样剁,韭菜的新鲜味儿一点也没了!讨厌!”妈妈嗓门大了。“哎,怎么回事,咋干你都不满意,凑合吃吧!”爸爸也有点烦了。我急忙冲上去,指着爸爸说:“爸爸,明明你错了嘛,切大了就不好包了,我知道了,你就是不愿意放韭菜,才这样做的,真小气!”关键时候我还是支持妈妈的。“什么呀,我不是那意思,切不小,我就这水平!”爸爸也不客气了。“那就别切了,我一个人一样能包,你出去吧!”妈妈开始撵爸爸了。
这下我可为难了,如果我再帮妈妈,爸爸一定会扔下不管的,这么冷,妈妈要包多长时间呢。灵机一动,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爸爸,你是不是真不想干,我可以帮妈妈,要是真的,那你就出去看电视吧!”爸爸愣了一下,我赶紧上去拉住爸爸:“好爸爸,我就知道,你不是真的和妈妈吵架,也不是真的不想干,还是依着妈妈切小点,这样大家吃着好消化,也都高兴呀!”再回头拉着妈妈小声说:“妈妈,你可别傻,咱们一起包多快呀,爸爸要真不干了,你不更生气了?”妈妈偷偷的笑了,爸爸也不吭声了,耶,成功,我会做调解工作了。我大声的唱起来: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的家……
不一会儿,饺子包好了,爸爸擀的皮又圆又薄,妈妈包的饺子既好看又整齐,我包出来的是奇形怪状,弟弟包的是一塌糊涂。开火,下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很快端上了桌,全家人坐在桌子边,边讲冬至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典故边吃着饺子,我觉得空气里有温暖的味道,有甜蜜的味道,还有快乐幸福的味道。[迷你句子网
冬至了,祝福我的老师们,祝福雅朵儿阿姨和聪聪阿姨,祝福许许多多的大博友小博友,祝福我的外公和奶奶,祝福我的爸爸妈妈,也祝福我和弟弟,愿大家快乐幸福,健康开心!
冬至征文1000字传统文化 篇2
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节气是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昨天,记者走访老扬州几个典型家庭,看看他们是怎么准备过大冬的。
家家忙祭祖
煎大粉、烧豆腐不可少
新仓巷社区的78岁的李桂凤奶奶,三天之前就忙着大冬准备祭祖的菜了,因为这一天,她的三个儿女都会统一回家吃饭。“现在无所谓了,百无禁忌,只要摆上几样菜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李奶奶告诉记者,在以前这可是有讲究的。“不管有钱没钱,一般均要办上四个或者六个菜,荤素搭配,其中煎大粉和烧豆腐是必需的,不能是单数,并备上水酒一杯,行三叩九拜之礼,祭拜祖先。”李奶奶说,过去祭拜祖先是很严肃的事情。
祭祖之后便是全家人的聚餐,这时候子孙后代济济一堂,人丁兴旺的家庭就更显得气派热闹。
“现在不讲究了,孙子爱吃羊肉,孙女爱吃牛肉,我都做了。”李奶奶说,现在是主要忙给孩子们吃了,祭祖是个心意,也不要墨守成规。
一家人要团团圆圆
在冬至全家人聚餐的饭桌上,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不仅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此举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何园社区的何兴桂阿姨就包了三种汤圆,实心汤圆、芝麻糖馅的、荠菜馅的。“孙女儿喜欢吃芝麻的、媳妇要吃荠菜的、老太爷要实心蘸糖吃,”何阿姨满足了家庭成员的需求,“吃汤圆,讨个吉兆!”
而年纪大些的老扬州则揭秘,过去制作汤圆的步骤很复杂,绝不像现在和点糯米粉就能随手包成汤圆。因为过去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糯米粉,将洗干净的糯米,在清水中全部泡酥软,用手一捻就能变成粉末时,提出水面,淋干,送到专门舂米人家,去舂成米粉,由于舂米的人多,有时要半夜就去排队。舂成的米粉,要用很细的筛箩过筛,就成了成品的米粉,由于含水分较多,还要经过几天晾晒,才能成为扬州人制作汤圆的原料——粉子面。“那时候吃个圆子真不容易,我在想是不是祖先让我们祭拜他们的时候,先让我们珍惜目前的家庭团圆,”84岁徐老太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不作兴送钱给人
大冬有讲究
除了祭祖和吃汤圆,老扬州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徐凝门社区的赵小姐就遇到件奇怪的事情,她有每个月向母亲上交工资的好习惯,但是昨天说今天把钱给母亲的时候,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母亲直说,“大冬不作兴给钱,过天过天!”赵小姐从母亲的表情中发现,年纪大的人很忌讳大冬拿钱。赵小姐不知道是不是和“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说有关。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80多岁的李大爷还能背出这首“数九歌”。而80后的记者,只依稀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但是要是能详细背出来,是不可能的,社区90后大学生村官,更加是对“数九歌”没印象,看来“九九消寒图”、“数九歌”之类的老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慢慢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