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逻辑,让你超过90%写作者

来源:东饰资讯网

这是我8月份在第二期写作课上的一次分享,今天免费分享出来。

提到写作的逻辑,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写作不就是不断写写写嘛,跟逻辑有一毛钱关系?

但还真有分不开的关系,我本人是一个在学生阶段经常语文不及格的人,也经常为了800字急的火急火燎,但是我现在能比较轻松的写出1000多字有质量的文章,跟带着逻辑去写作,分不开。

而且上过我的课程的小伙伴,对于这点会有切身体会,就像做房子前先搭框架,能够有效缩短工期,很快建出高楼大厦,而不是低矮的又丑又破的房子。

那废话不多说,马上上干货。

这场分享,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我们首先来看,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为什么要有逻辑。

在我们写作的时候,或多或少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

那么一旦带着逻辑去写作的话,这三个高频的写作问题,就被秒杀于无形之中;有逻辑框架在那里,比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不管怎么被打断,我们都能按照框架来写下去。

就像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这场分享,我已经用4个部分列出了逻辑框架,任我被什么事情打断,我都能把这篇文章顺利完成,把这场分享顺利进行下去,而不至于说,哎,我写到哪儿了,我说到哪儿了。

但是,文章的逻辑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一般人心里所想的显逻辑,比如总分总啊、6W啊、金字塔啊。

但其实逻辑,可以分为显逻辑和隐逻辑,不过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写作逻辑,我把逻辑做了个新的分类:时间逻辑和结构逻辑。

第一种叫时间逻辑,这种逻辑常用在记录故事类文章里,比如写某个人的成长经历啊,前段时间曹云金撕逼郭德纲的那篇文章,用的就是时间逻辑,回顾这些年,郭德纲对自己做的那些恶心事儿。

第二种叫结构逻辑,又叫空间逻辑;在我们平时的写作里,又可以细分为三大类逻辑。

第一个结构逻辑,叫SCQA,这个逻辑特简单特别好用,我的文章里用得最多的就是SCQA,比如我要用卖书式书评法,去写一本书的书评,我会把这本非虚构类书籍包装成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前几天写了《细节》这本书的书评,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54个不花钱的说服套路,那我从S开始写,说我们平常职场和生活中有大量需要说服别人的场景,然后是C(很多人不会怎么去说服,甚至对不花钱就能说服人嗤之以鼻),接下来是Q(我们该怎么不花钱,就能去说服别人?),最后这本书顺势出来,带着解决方案走出来。

那SCQA,不仅可以让干货文章,可读性更强,也可用在很多鸡汤文里;比如前几天某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我要写一篇关于抑郁症的鸡汤文的话,就可以用SCQA,首先说下生活中那些患抑郁症的人,引出抑郁症这个话题,然后说说,他们承受的痛苦,那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最后我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通过SCQA逻辑,巧妙完成,但是你会问,我怎么没用SCQA去写这篇抑郁症的文章呢,因为不追热点是我在简书写作的底线。

第二个结构逻辑,叫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比如我的这盘文章,用的就是这个逻辑,写作为什么要有逻辑(为什么)、文章究竟有哪些逻辑(是什么)、我们怎么成逻辑大神和逻辑的其他应用(怎么办和怎么样)。

这种逻辑的好处是,从一开始就告诉用户,他们看我们的分享和文章的理由。

当然这种逻辑,还有一个变体,就是彭小六写作的时候经常用的黄金圈逻辑: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

两种逻辑,都可用,但背后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我的这个逻辑是什么优先于怎么办,对应的是文科生的激情思维,他的这个逻辑怎么办优先于是什么,对应的是理工科的工匠思维。(如果你看不懂我这句话,推荐你去看《优秀的不能被忽视》这本书)

第三个结构逻辑,可以细分为三种总分、分总和总分总;剽悍一只猫的文章,经常用这种逻辑风格,比如他要写一篇关于如何找贵人相助的文章,他的正文或者是示范不同的人招人求助的姿势,或者是列出几点自己求助的经验心得。

那这么几个逻辑,你听起来,会感觉非常简单,但是距离真正把这些逻辑用于自己的写作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用的如此熟练,而且能一眼看出别人文章的逻辑,不过手熟耳,你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这种水平。

现在、立刻、马上,去把自己经常看的一些文章,比如简书的文章、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拎出来,看看作者们都在用什么逻辑。

这是练习的第一阶段,解释阶段,去加深对写作逻辑的理解;等到,分析了200到300篇文章的逻辑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有意识的去,拿着这些逻辑去写自己的文章,这是练习的运用阶段。

当然,你会发现,掌握了这些逻辑,不仅可以用在写作上,更可以用在其他的很多方面。

比如演讲的时候、分享的时候,用SCQA去讲一个故事,打动听众,让别人去讲干巴巴的让听众昏昏欲睡的纯干货。

而且,在提升阅读速度上,懂得重构逻辑,至少将我们的阅读速度提升3倍。

比如我要做一个关于课程设计的主题阅读,因为我想把自己的课程开发套路化,不仅节省自己的时间成本,更可以把这些套路复制给我的团队小伙伴。

那在做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先用一本书,帮我打下课程教学的体系,它包含课程开发、作业设计、答疑设计、课程定价、课程推广等。

然后去读这个主题的相关书的时候,跳读跟这个体系相关的内容,而不用像之前看书那样,从前读到后把一本书原原本本读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