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2、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诸葛亮名言
3、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诸葛亮《答姜维》)。
4、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5、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富者得志,贫者失时(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6、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诸葛亮《赏罚第十》)。
7、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8、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
9、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诸葛亮《察疑第五》)。
10、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诸葛亮《治军第九》)。
11、有文事必有武备。
12、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1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1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5、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16、夫知 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7、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18、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君臣第二》)。
19、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 《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2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21、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22、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2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4、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察疑第五》)。
25、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诸葛亮《将苑·谨候》),
26、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诸葛亮《治人第六》)。
27、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28、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29、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将苑·习练》)。
30、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31、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隆中对》)。
32、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33、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34、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
35、住口!无耻老贼,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诸葛亮的俗语
36、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37、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诸葛亮《将苑·不陈》)。
38、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39、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诸葛亮《将诫》)。
40、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诸葛亮
41、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 《将苑-知人性》
42、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诸葛亮《治人第六》)
43、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44、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45、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47、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关于诸葛亮的金句的摘录通用(46条)
关于诸葛亮的金句的摘录(1--23条)
1、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2、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
3、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4、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5、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诸葛亮《治军第九》)。
6、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 《诫子书》
11、心大志广,难以保安(《三国志·蜀书·彭羕传》中诸葛亮密言先主刘备论彭羕之句)。
12、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3、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14、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诸葛亮《治军第九》)。
15、私不乱公,邪不干政,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16、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7、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 胜于养毒。
18、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1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20、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21、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2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23、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关于诸葛亮的金句的摘录(24--46条)
24、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2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诸葛亮形容吕布的,可以看出诸葛亮非常欣赏吕布,将其视为人中龙凤,你不也是当初会打英雄,只可惜之前投靠了董卓,政治立场不鲜明,最终命运也是比较凄惨。
26、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27、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诸葛亮《答法正书》)。
28、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29、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
30、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
31、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32、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33、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诸葛亮《举措第七》)。
34、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诸葛亮
35、根伤则叶枯,叶枯则花落,花落则实亡。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下小则上崩(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36、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37、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将苑·不陈》)。
38、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39、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40、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41、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42、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诸葛亮
4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诸葛亮《视听第三》)。
44、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45、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骂死王郎》
46、(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诸葛亮的金句对人的启发与影响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中有数不清的名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诸葛亮名言值得每个人阅读学习,名言是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阅读名言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诸葛亮的名言哪句让我们受益匪浅呢?编辑已为您准备好了《诸葛亮的金句对人的启发与影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诸葛亮的金句对人的启发与影响(1--25条)
1、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2、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3、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
4、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诸葛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9、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10、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11、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2、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诸葛亮《答法正书》)。
13、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 细则害,辅弱则倾(诸葛亮《举措第七》)。
14、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诸葛亮《为刘琦谋自安术》)。
15、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16、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将苑·习练》)。
17、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18、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19、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0、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的俗语
21、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2、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23、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2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5、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诸葛亮的金句对人的启发与影响(26--50条)
26、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
27、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呜呼公瑾!生死永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
28、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29、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诸葛亮《为皇帝伐魏诏》)。
30、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3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 《诫子书》
32、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诸葛亮《答姜维》)。
3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叶),贯(能)四时面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诸葛亮 《论交》
34、私不乱公,邪不干政,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35、粮谷,军之最要(诸葛亮《与陆逊书》)。
36、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诸葛亮
37、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诸葛亮 《马前课》
38、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视听第三》)。
3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40、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书》)。
41、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2、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 胜于养毒。
43、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44、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4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 《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46、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47、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48、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49、志士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诸葛亮用来形容曹操的,当时诸葛亮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曹操面怀喜色,可以看出曹操认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并没有将他与董卓归为一类,而是认他为英雄和能臣。
摘抄笔记上关于对诸葛亮的金句记录摘录46句
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伟大的先辈,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诸葛亮名言值得我们都来读一读,面对书海浩瀚,语林苍茫,感悟名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明智的选择。那么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的诸葛亮的名言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摘抄笔记上关于对诸葛亮的金句记录”,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摘抄笔记上关于对诸葛亮的金句记录(篇1)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诸葛亮
2、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3、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诸葛亮《治军第九》)。
4、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5、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诸葛亮
6、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举措第七》)。
7、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8、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
9、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10、劝农业,无夺其时。
11、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诸葛亮
12、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行事,夜则私事兴(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3、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诸葛亮《赏罚第十》)。
14、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 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擒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诸葛亮《治军第九》)。
15、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诸葛亮 《梁父吟》
16、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7、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18、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19、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20、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诸葛亮名言
21、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22、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23、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摘抄笔记上关于对诸葛亮的金句记录(篇2)
24、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25、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26、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27、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8、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视听第三》)。
30、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31、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诸葛亮《治军第九》)。
32、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合顺,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33、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诸葛亮
34、以至弱当之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
35、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3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7、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38、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将苑·腹心》)。
40、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
41、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2、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43、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诸葛亮
44、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45、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不纵可戮之士,怒不可犯无罪之人;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46、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相信《学生对诸葛亮金句的摘录与理解通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