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希西
01
晚饭后,孩子去写作业,在他需要检查签字之前,我赶忙扎进书房厚厚的文献堆里赶论文。
正焦头烂额,手机滴声轻响,拿起一看,是老公发来一条微信链接:
幸福的家,要靠女人来经营(深度好文)!
这类型的鸡汤文最近不知为什么在朋友圈刷屏了,转发的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同胞,我笑笑,没有点开,回复一个笑脸继续忙自己的。
几分钟后,微信又响,还是老公发来的链接:
妻子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
这篇文章凑巧我今天刚看过,是早上的时候婆婆发过来的。
我当然知道事出有因,昨天周末我和老公回婆婆家,老公坚持要穿那件薄而有型的羽绒服,但在雪后的寒冬,那件衣服稍显单薄。
婆婆当时就嗔怪了几句,又心疼老公的保暖裤不够暖,手套不够厚,又疑心老公看着瘦了点,莫非胃没养好溃疡病又犯了……
我没太在意,因为早就习惯了。
婆婆刀子嘴豆腐心,非常勤快能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把一大家子都照顾得妥妥当当。
她的口头禅是男人赚钱,女人顾家,所以在他们家男人都是不做家务的,老公婚前据说连厨房都没进过,公公更是油瓶儿倒了也不扶。
可是,问题是,我不是专职顾家的,我也要上班赚钱啊!
我跟男人一样,要在职场激烈竞争,要不断充电提升业务能力,我还要怀孕、分娩、哺乳、带孩子,顺带洗衣、买菜、做饭、洗碗、扫地、刷马桶、做清洁……
我要全方位全时空无死角照顾好孩子,还要兼顾你穿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体重是否又有了嘛变化?
对不起,臣妾做不到哇!
结婚这么多年,我从一开始的奋起抗争到慢慢让步到疲惫妥协……
一句话,鬼知道我经历了些什么。
古人说得好,独择之途,膝行必终。
翻译成我的话就是:自己选的老公,跪着也要走到头啊(泪目)!
02
老公用那两条微信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我知道其一,是因为饭后的碗还没有洗;其二,马桶垫快一周没换了,而有洁癖的你容忍度一般是三到五天,超过一周你会发飙,但绝不会自己主动清洗更换。
还记得我坐月子回娘家的那一个月多吗?
抱着孩子回到家的那个瞬间我简直惊呆了:
房间落满厚厚一层灰,地上清晰两排脚印,一行从房门到卧室,一行从卧室到卫生间;
厨房织起了蜘蛛网,阳台上我走时晾晒的衣服依旧在随风飘荡,淡蓝色婴儿服已经被阳光晒成了灰白色;
茶几上一行电话号码格外清晰,比记事本方便多了。
我坐在地上崩溃大哭,哭够了,抱着孩子开始一点点收拾。
那些心灵鸡汤都说女人是一个家的灵魂,决定着家庭的精神面貌和温暖与否。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确定不是男权社会别有意图的洗脑?
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不是男女任何一方的坐享其成,而是夫妻两人共同的努力与付出。
你辛苦做饭,我主动刷碗,你提起吸尘器,我马上去涮拖把,你细心辅导孩子功课,我会关上电视,询问是否需要一杯牛奶润嗓子……
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即便是再恩爱的夫妻情侣,如果自始至终只是一人不遗余力地付出,而另一人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么,这样的婚姻长此以往,必定会出现失衡的状态。
就像千里的长堤,大大小小的蚁穴不堵,表面看着再坚固,迟早有一天也会毁于一旦。
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人员曾于2016年5月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
丈夫多做家务有助于婚姻稳固;相对妻子在外工作、丈夫承担部分家务的家庭,妻子持家、丈夫基本不做家务的家庭,离婚风险要高出97%。
03
看看上面这幅著名的画作:
做妻子的一人背负着全家的重量,老公,孩子,每个人脸上都是愉悦惬意,只除了那个一脸疲惫不堪、形容憔悴的女人。
社会发展到了高速运转的现代,女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家庭对事业的归属感,以及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她们不再是单纯的妻子、母亲的角色。
男人,你们要求家里窗明几净,要求自己下班后荤素搭配的营养餐立即摆上桌,要求女人对你们知冷知热,要求家庭温馨布置有品位,要求女人一力承担起教育孩子辅导孩子的责任……
可是我们如果真的这么能干,要你们男人干什么?!
老话说得好,男人是家里的梁,女人是家里的墙,只有房梁高高耸立,撑起有力的一方空间,墙才能围拢出温馨和谐的美好氛围啊!
宽阔的肩膀,与温暖的怀抱,对幸福的家庭来说缺一不可。
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老师是我们当时的邻居,有一次她很好笑地告诉我,她请儿子帮忙把饭后的餐具整理一下,却不想,儿子很干脆地拒绝了她。
他像个小大人一般神色严肃,“老师,不行,我爸爸对我妈妈说过,洗餐具都是女人干的活儿,男人不应该做这些。”
看看,这就是一个父亲的言传身教,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男生已经在不自觉地模仿起父亲。
把父亲的言行举止当作自己心中的楷模,行为的准绳。
还记得我哥哥小时候,因为有哮喘,身体很弱,父亲就强迫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他一起去跑步。
那时候没有这么重的霾,哥哥开始时哭也哭过,闹也闹过,可还是拗不过父亲,哭哭啼啼地穿好衣服,在漆黑的黎明起床,跟随父亲长跑数公里。
不论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两人从来没有间断过(下雨天就去跑楼梯,运动量更大)。
后来哥哥的身体越来越健壮,哮喘自七岁起再也没犯过,现在在一家健身会所兼职健身教练,他说,父亲的坚持,改变了他的一生。
而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男孩子,其实都缺乏刚性的教育。
我不否认,母亲天生更细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辅导功课可能会比男性更有性别优势,可是如果没有父亲参与到教育之中,他们遇到问题,碰到挫折的时候,会很容易缺乏正面抗衡的能力。
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低能儿,或者无可救药的直男癌,我希望他的家庭幸福,不希望示范给他不健康的男女相处模式。
04
爱,其实就是陪伴。
网上流传得很火的那句话你听说过吗: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这句话据说触到了许多父亲的痛处,引发了很多的共鸣。
诚然,父亲们加班,应酬,出差,为了事业打拼,为了前程奋斗,疲惫不堪,可是即便有着再多的借口,也不能为自己缺席孩子的陪伴开脱。
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永远。
爱,更意味着动起来。
网上有个提问,男人什么时候最性感?
以高票当选第一的答案是:刷碗的时候。
其实刷碗只是家务的一种代称,伯尔曼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曾通过统计样本得出结论:
当妻子承担了全部或者大部分家务时,其婚姻幸福感为负值,而夫妻共同承担家务时,婚姻幸福感均为正值,且很高。
简单来说,爱她,就和她一起分担家务。
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和他一起拆闹钟,放鞭炮,制作风筝,甚至只是换个水龙头、修理嘎吱作响的房门,都会从心底带给孩子很多的兴奋,也会培养起孩子的生存能力,拓展出更宽阔的成长空间。
陪孩子跑步、打球、游泳、登山,带孩子去郊游、去野营,或者攀岩,这种属于男性的冒险,是妈妈们永远不能带给男孩的新鲜的刺激和探险。
有助于培养孩子广阔的胸怀,使得孩子拥有乐观的性格,强健的体魄,自信的心理,还有健全的人格。
一撇一捺谓之人,有梁有墙才是家。
“亲爱的,这个让我来!”
——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唯有这句话,才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