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76 听说读写中的“写”

来源:东饰资讯网

陈小冠的中文阅读循环起来了。昨晚读读完后,对我说,妈妈,读完这本书我要读皮皮鲁传。

早上,我又把浦老师的阅读课拿出来听了一下,说到阅读的快感,昨晚陈小冠的心声应该是很好的佐证。

听: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处于一个听的环境。

说:从孩子呀呀学语到发出第一声妈妈,就开始越说越多,越说越好。

读:从开始的亲子阅读到孩子识字,开始自己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写:从写字开始到完成一篇习作,孩子过渡到写。

敲打文字的时候,让我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其实我一直太教条了,太强调听说读写的顺序,恰恰这四大能力是互相融合的,互相带动的。

中文的读写从一上学就开始了。而我却一直陷在孩子应该先读——出声朗读——认字——的误区,一年级整整一年都没有支持到孩子的写——写字——的写。

直接结果是,一年级孩子,课堂听写畏惧,作文写作能写短不写长,卷面成绩差,这些背后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基础不扎实——认字和写字。

最近在简书上看到好的妈妈写的日志,对于孩子写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与“写”的认识修正了不少。

1、写字是基础。

2、认字——写字——辩析字,这个过程会持续贯穿小学六年。

3、对于写字写作业写作文,所有跟写有关的展示出来的孩子的成果,背后都有一个过程。

“写”是学习的最高输出形式,可谓是孩子学习的最高要求,因为学习到脑子里的东西写出到卷子上,直接转换成分数,也就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结果。

我做以上剖析是对自己认识的整理,也是对自己焦虑懦弱的提醒。陈小冠目前的写需要我耐心的陪伴和鼓励,而不是孩子最终写到书面上的结果的否定和批判!

看到孩子画得越来越好,更应该借鉴这个过程,鼓励夸奖奖励,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大学》中有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