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越来越火的思维导图

来源:东饰资讯网
越来越火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近来逐渐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一部分人虽然熟知思维导图,但仍有很多人对它不了解。越来越多的IT人士用思维导图整理信息、发散思维,对新事物非常敏感的职场人士也对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兴趣,热衷于自我启示和技术提升的人应该也很熟悉思维导图。但是,思维导图逐渐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在职妈妈也开始使用起思维导图,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便捷。矢岛美由希著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就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播出一期颇有影响的节目,介绍学习障碍儿童通过思维导图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期节目使思维导图广为人知,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使用这种工具。

思维导图本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创造出来的,所以博赞介绍它为一种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工具。而一直以来,日本将思维导图宣传为一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全新的思维工具。

越来越火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完全再现了创作者的思维,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回想,就能轻松回忆起来。这些要素不是零散的,它们通过分支连在一起,使我们能一个不落地想起所有必要事项,是名副其实的“顺藤摸瓜式”回忆。“延伸分支”的动作会使人下意识去思考“下面会出现什么内容”,因此有助于想起遗忘的事项或想出新点子(激发灵感的思维导图利用的就是这个优点)。用线条将浮现在脑海中的事物连在一起可以激发思维,从而减少疏漏。

并且思维导图便于补充内容。反之,如果中途想要删掉一些内容,建议不要用涂改液抹掉,而是用叉号或双横线划掉,把内容保留下来。这样就可以在今后追溯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要知道自己“想起了这件事,还是把它删掉了”,就能回想起“为什么把它删掉”。

越来越火的思维导图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能热情投入,这样是再好不过。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真是一点干劲儿也没有啊”,像这样叹口气发发呆,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然后就会愈发讨厌荒度时间的自己。到了不得不开始做的时候,又会因为时间太紧而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这种时候,用思维导图想一想“自己要做些什么”,就会找到“容易突破的部分”,也就能燃起“先从哪里开始做起”的动力。用心画一画分支,涂一涂颜色,这些简单操作的重复也能使我们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在不断重复一种模式的过程中,心里会产生工作的意愿,从而进入工作状态。这种感受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越来越火的思维导图

那么画思维导图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

一、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1)先选纯白色

印有格线、方格纹或点线的记事本多少会影响到思维导图的绘制。

(2)根据个性选择A4纸或A3纸

通常认为A4以上为宜。A4规格一眼就能看遍纸上的所有内容。初学者选用适合自己的规格的纸,熟练以后,也可以在自己平时随身携带的手账上画思维导图,不过在熟练之前,还是有必要使用一定规格的纸张。

(3)根据眼球的转动选朝向

比起上下伸展的细长景象,我们更容易认知左右开展的景象。于是,纸张也要横着摆放。

二、中心图像——不需要漂亮的“画”

(1)不需要漂亮的“画”

我们要画的是“中心图像”,而不是“中心图画”,没必要把它画成漂亮的“画”。只要用颜色和形状将自己的“心中影像”如实地反映出来即可。就算是随意几笔画出的中心图像,其用色和形状也可以体现出当时的心情。

(2)五分钟的热身运动

描绘中心图像所需要的“时间”约为五分钟。画完一两幅图像,人就会进入状态。而这个过程恰恰需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推荐大家用最初的五分钟绘制中心图像,作为思考导图内容并集中精神的热身运动。

(3)标准时一拳大小

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五厘米左右。

三、颜色——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

色彩是大自然的体现,光凭色彩大脑就会受到刺激。在围绕严肃的问题画思维导图时,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或亮色,这样可以一扫消极的心情,乐观地分析问题。

至于用笔,作者推荐钢笔,尤其是水性钢笔。彩色铅笔着色较淡,有其独特的粗糙手感,中途还可能需要削铅笔。很多思维导图的爱好者会区分使用粗笔和细笔。看笔感,还要看颜色,渐渐地,不少人开始对文具有了自己的讲究。

四、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1)性感的分支

光是看着流畅曲线铺满纸面,就让人心情舒畅。画出流畅曲线后,兴致和干劲都会有所提升。比如参考女性腰部S形曲线设计出的饮料瓶,瓶身的线条就是性感曲线。

(2)明确区分大中小

从中心图像中最先伸出的“主支”最粗。当然也不是首尾一样粗,末端要画成优美的细尖。主支以及下面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应尽量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

(3)注重分支与文字的平衡

与其画一条较长的分支,字与字之间空出一定间距,还不如先把分支画得短一些,不够了再加长,这样更好画。

(4)保持快乐的用脑状态

当你遵守了“单词长度和线条长度一致”的规则,思维导图上的分支就会长短不一、有粗有细,也就不会觉得单调乏味。遵守规则将大脑设定到“快乐运作的状态”,所以,常画思维导图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自己的大脑反应越来越快。

五、语言(词语)——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1)“1分支1词语”的规则

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动词、名词、形容词……什么词都行。

(2)用“联想”开拓思维

建议大家抱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心情来画思维导图。线条上的词语是最重要的,词语的选择会影响此后思维的延展方向,所以,在思考一个庞大的主题或想要深入挖掘主题时,建议尝试改变词语的顺序或词语本身,帮助自己选择一个不同以往的思维角度。

六、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1)分类可以往后放

不受“层次化”限制,随心所欲画出的思维导图被称为“小型思维导图”。先不管能不能用上,把想到的所有点子全部记下来然后再重新写进完整的思维导图,这种画法很重要。

(2)只要适应了,总会有办法

初学者一定要优先“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下来”。如果因顾虑过多而“画不出来”,那就不值得了。要这么想,“画着画着就会有办法了”。适应之后,在思考创意的同时,自然就按层次对它们进行排列。

七、TEFCAS——总之先试试看

“TEFCAS”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心理准备。

总之,一开始不必急于画出“完美”的思维导图,先画一画,就算画得不好,也一定会有收获,并从中体会到进步。由此不断动脑筋下功夫,一点点提高技术,终有一天能画出让自己满意的“完美”思维导图。

不过,从用脑方法的角度来看,在绘制导图时应遵守规则。这和玩游戏的道理相同,设置并遵守一定的规则,反而能从中获得自由。如果只追求“漂亮的思维导图”,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