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分享十一篇)

来源:东饰资讯网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1

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地位举足轻重,一过正月十五年就过完啦!所以人们要在辛苦劳作之前抓住这个机会再热闹一番,同时也意味着一年中美好的开端。

无数文人墨客也为它留下了美好的诗篇。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时过境迁,许多风俗早已留在历史的画卷里,而人们对它的重视却丝毫未减!

在我的家乡濮阳,每年元宵这一天人们吃完热腾腾的汤圆或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以后就会陆续走上“群星璀璨”的街头,走进广场走进公园,远远就会看见有小商小贩的小灯笼、音乐鱼、等各种声乐玩具,。

小孩子们拿上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乐开了花。游人如织宛若白昼的广场里,各种造型的灯展栩栩如生,有的清一色人物造型,如孙悟空、猪八戒。有的是各种鲜花的造型,最受欢迎的当数大型开一合的荷花灯为节日增添许多喜庆气氛。有的一律是个动物造型的花灯,像丹顶鹤、熊猫、小鹿,那可是孩子们的最爱。

有的小摊位前也搞起了活动。太逗了,猜中了灯笼上的字谜便会得到一个相应的东东,若是猜不中也没关系,摊主会送你一些诸如竹竹蜻蜓、生肖手链之类的东西。

做糖人的小摊子也异常火爆,各种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吃到嘴里又甜又粘,有时候看着这么可爱的唐人甚至不忍心吃了……

今年的气氛不是往年红火,大家都紧闭家门,守着家里的这份《小团圆》小温馨。用手机微信给亲人报声平安道声祝福就算过节啦!一些可敬的人们坚守在一群的一线。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也在坚守着各个岗位的一线。在这里我也想说一声。叔叔阿姨你们辛苦啦!你们致敬!

这个月圆夜让我们对着月亮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让我们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期许,共渡难关!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2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瞧,四(4)班的同学们正在做花灯、猜谜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家委会的妈妈们给我们准备了做花灯的材料,这些材料可齐全了:有十二根灯笼骨架,一根用来手提的棒子,四张灯笼纸,一个圆柱形的蜡烛等。

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拿出说明书,一目十行地看了过去,随后便开始搭骨架。我心想:搭骨架有什么难的?我两三分钟就能搭一个最好的。于是,我看也没看,这儿插插,那儿拍拍,本以为一个灯笼骨架就搭好了。可仔细一瞧,我顿时吓了一大跳,这“正方体”一边高、一边低,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故意耸着肩膀。怎么会这样呢?我耐下心来,细致地观察了一番。原来长方形棒子上的小孔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我压根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灰溜溜地拿回了惨不忍睹的灯笼骨架,把它拆开,重新开始。这次,我不再鲁莽,而是先观察研究了一番。我拿起一根长方形的骨架,小心翼翼地把细圆形那端插进小孔里,轻轻地用手掌往里推了推。按照这样的步骤,我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再用两根圆形骨架把两个长方形连接了起来。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搭好了,一个挺漂亮的骨架初步完成。

最后,我绕上了线,粘上了灯笼纸。一个精美而大气的灯笼大功告成!看着亲手做的灯笼,我的'心里暖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漆黑的夜晚,灯笼的光虽然微弱,但它却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今天,我不仅做了精美的花灯,体验了元宵做灯的乐趣,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真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3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阿拉善,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有烧香祈福和看社火表演的习俗。

今年正月十五,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延福寺烧香。这里烧香的.人可真多啊!人挤人,人挨人,大家都想为自己的家人祈求幸福、保佑平安。

刚刚烧完香,我就听到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我知道是我最爱看的社火表演开始了。我拉着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跑到体育场上。看到这里人山人海,我连忙从人群缝中挤到最前面。体育场中间有一些叔叔正在进行舞龙表演。只见这些长龙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威武极了。舞龙结束后,踩高跷的队伍进场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他们每个人的脚下都踩着两根长长的木棍,可是他们走得还是那么稳,一扭一扭的可这有趣啊!接下来还有爷爷奶奶扭秧歌的节目,也非常精彩。我还参加了一个跳绳比赛,虽然没有得奖,但是我很开心!

晚上,焰火表演开始了,只见一簇簇礼花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十分壮观。还有许多孔明灯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飞上了天空。

家乡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啊!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4

今天是元宵节,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喷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黄金黄的麦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头朝上,导线就像地鼠的尾巴,点燃导线,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齐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齐开屏,好看极了!然后,我们打着面的从康庄市场到菏泽唯一的立交桥——双河集立交桥,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中华路尤为热闹: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最后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会——《健力宝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颁奖晚会》。于是大家伙又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起精彩的电视节目,当看到郭东临表演的空中飞人时,笑的大家合不拢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5

今天终于盼来了我期待已久热闹的元宵佳节。

晚上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向阳渔港吃饭,等大家到齐后,我便站起来用准备好的祝福词开始祝福大家:“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平安,525600分分分精彩,3153600秒秒秒幸福。”说完后,大家都说我讲的好,我的心里美滋滋的。饱饱地吃过了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夫子庙观灯,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抬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灯,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红红的萝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我们看着这五光十色的灯笼,感觉如同进入了仙境。

逛完灯会我们又来到放爆竹的地方,哈哈,那里已经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五彩的礼花在天空绽放,鞭炮的噼啪声响彻云霄,我也迫不及待地点燃了一只烟花,看着那绚丽的火花飞向天空,兴奋极了,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亲手将那一只只代表着吉祥、如意、

喜庆的礼花放上了天空,那噼啪声震耳欲聋,但每个人都愿意听见,因为它代表着吉祥、喜庆,代表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

放完烟花爆竹我又要赶着回去看元宵节晚会,肯定又是一台精彩的演出,好一个热闹的元宵佳节。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6

年到了二月初五,我们一家都会回老家鹤溪看踩高跷。

先说说踩高跷的来由吧!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著称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的大臣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了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邻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很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高跷有各种形式,我们老家的高跷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大约有两层楼高,上面是由小孩打扮的.各戏剧人物,中间是铁架,下面是木板车,那些小孩扮的比如有:哪吒、孙悟空等……

一般在二月初五这天来游街,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我们一家也去看了!

我问爸爸:“那些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爸爸回答到:“他们的身体是固定在铁条上的。”我又问:“那他们是怎样装上去呢?”妈妈也说:“他们是坐在很高的墙壁上,然后放铁架的木板车推过来,再让小孩演员的脚和身体固定就可以了!”

原来,高跷是那么多学问的呀!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7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个欢庆的节日里,人们要吃汤圆,闹元宵,猜灯谜等。

早晨,奶奶带着我和姐姐来到了菜市场,里面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买了一些粉红的糯米团和白色的糯米团。

回到家里,奶奶先把软绵绵的糯米团掰成一块一块的, 我和姐姐就把它们放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搓着。可是搓完了一看,咦,为什么姐姐搓出来的汤圆圆溜溜的,而我搓出来的汤圆却是椭圆形 的?姐姐和奶奶见了,差点笑掉了大牙!我想:没关系,这才第一次呢。

经过了一翻努力,我搓出来的汤圆,圆溜留、滑嫩嫩的,真像一个个肥嘟嘟的胖娃娃,不但无可挑剔,而且我还被奶奶表扬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然后,我们有跟着奶奶来到了厨房。只见奶奶把锅里的`水烧开,然后轻轻地把汤圆一个个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过了一会儿,我就迫不及待地叫奶奶把锅盖打开,让我看一看。只见白色的汤圆渐渐 变得透明,几个熟透的汤圆已经浮出水面,接着奶奶把一勺白糖倒进汤里,轻轻地搅拌着,生怕汤圆粘在一起。哦,原来汤圆就是这样煮的呀!

汤圆煮熟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奶奶给我们一人盛了一碗,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捞”起一个汤圆,送进嘴里,只听我大喊一声:“啊,真烫呢!”奶奶笑着说:“慢点吃啊,慢点吃啊!”

吃着自己亲手搓的汤圆,就能感受到一种无比的甜蜜!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8

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赏月、放烟花、吃元宵和猜灯谜等。这些传统习俗我都喜欢,其中,我最喜欢吃元宵,而且我也会包元宵。今年,我和奶奶就包了元宵。

因为元宵节已经开学了,没法和奶奶一起过,所以我们提前吃了元宵。在我们包元宵的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是这样的:那天,包元宵时我发现包元宵的皮怎么都包不好,怎么回事呢?奶奶左想右想,终于,奶奶看到了桌上的芝麻馅,奶奶想:会不会是馅太软了?肯定是的!于是,奶奶就把芝麻馅放去冰箱里,冻了十分钟后再把芝麻馅取出来,奶奶一试,轻轻松松就包好一个汤圆了,这下总算不用那么费时费力了!

而且,元宵节当天,我还吃了一种叫“水晶汤圆”的元宵,我问了妈妈为什么皮是透明的?妈妈查了查,原来它的皮是用“木薯粉”做的,下次再包汤圆的时候我想试试!

元宵节过完才算是过完年了,2022年我希望我能心想事成,全家人开心快乐!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9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10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开头结尾 篇11

“天边明月升起,地上灯火辉煌”。说的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的盛况了。听妈妈说,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为了庆祝新春的延续,大家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例如:赏花灯、放焰火、吃汤圆……

元宵节晚上,为了赏花灯,我们早早的吃完晚饭,就走出家门,朝新市区广场走去。(OK语录网

已经变得圆圆的月亮早已经挂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洁白的月光无私的洒在地面上,天气很温暖,走在路上,一点儿也不感到寒冷,是赏花灯的难得的好天气。汽车在公路上来回穿梭,几乎都朝着同一个 地方——市区广场奔驰。

也许是为了安全,广场前的公路只允许客车行驶,全部的人都必须靠两只脚走过这一路段。

我们随着人流走到了广场上,呵呵,这里已经是人的乐园,灯的海洋,各式各样的花灯闪闪烁烁,金碧辉煌,如同一个童话里的城堡。教授花园设计的“龙门”作为最显眼的灯,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赏呢。

走着走着,光彩夺目的“千手观音”的造型吸引了我,加上两旁栩栩如生的老鼠,给人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花灯的中心,演员正在演出节目,旁边的“渔船”上的小鱼似乎也被这场演出迷住了,静静地在那里吐着泡泡。

很晚了,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走在路上,我想:生长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里,我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