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故事,想问题】之《迟到大王》

来源:东饰资讯网

听书软件上有很多绘本故事朗读,毛羊羊听的时候,我也在一旁跟着听。

有一次听了一个《迟到大王》的故事,听得我心里相当憋屈。反思了半天,想法记录如下:

《迟到大王》讲的是一个男孩名叫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他会在上学的路上遇到种种不可思议事件,严重影响他正常行进,导致他上学次次迟到。

第一次是他碰到一条鳄鱼从下水道钻出来,第二次是一头大狮子从草丛里跳出来,第三次好像是一只大犀牛。它们都拦住他,要咬他。他每次都是拼命努力才能挣脱,可是气喘吁吁跑到学校以后,老师总是不相信他的解释。

老师每次都和善地让他给出迟到的合适理由。然而当他如实汇报之后,老师就会转为恼怒,认为他是在胡编乱造,进而就要惩罚他。

老师的惩罚都是一个套路的: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抄写或者大喊三百遍“我不该谎称路上有鳄鱼/狮子/犀牛”,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也就只能委屈无比地照做。

最后有一天,老师自己也遇到了突发的怪异现象——他被一只大猩猩抓到房顶上去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正好路过,老师向他大声呼救,他却学着老师从前的口吻说:“怎么可能有什么大猩猩呢?”然后就心满意足地走掉了。

好吧,我非常不开心地关掉了这个故事,对毛羊羊说:“千万不要学这个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如果我是他,老师每次不相信我的迟到理由时,我都会直接告诉老师:老师,你见识得太少了。然后如果老师非要让我承认我说谎了,我就是不承认。因为我没说谎。即便老师暴跳如雷,我也会勇敢面对。最后当老师被大猩猩抓去时,我不会幸灾乐祸地走开,而是会去帮忙救他下来,并且对他说:老师,这下你也明白了吧,我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起码对于我而言,这样的处理方式感觉上是顺的:先做个勇敢的人,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宽宏的人,能够宽待那些曾经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而不是像绘本里讲的那样:先做个怯懦的人,不敢反对“更高的权威”,然后积郁在心,内心渐渐扭曲,最后剩下的只有卑怯者的报复。

有句古话说“不打不相识”,有一定道理,不要害怕“打”,重点在于“相识”。还有一个说法“士勇而不嗜杀”,更是给人启迪:人若是能调动能量勇敢面对那些看似可怕的对手,激烈冲突之后,你的心境更容易转化为宽解——你会看到对手的值得同情之处,你并不再想把他除之而后快,你更希望和他共存下去。而相反,如果人一开始不敢面对强敌,能量就会淤积起来,转化成一股阴暗的报复欲,恨不得把对手赶尽杀绝。

很不幸,约翰.派克罗门.麦肯齐没有朝着勇者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听一遍,而且是作为反面教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