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
——题记
芳春,小楼,落花。是谁,不忍思忆那昔时的车水马龙。
清秋,深院,梧桐。是谁,不堪回首那秦淮的秋月春风。
他四十年来家国,最后却是罗衾不耐五更寒;他三千里地山河,最后却是雨打归舟泪万行。他葬送了一脉江山,换来的却是千古绝唱。这个看似昏庸无能,懦弱胆怯的君主背后,却始终藏着一个心怀赤子之心的风流才子的灵魂。
风华,失意,光彩,落寞。命运将它们编织在了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句工秦柳上,却偏属帝王家的李煜。
春风一棹,波心荡漾;扁舟一叶,随风漂游;茧缕一只,轻点水上;轻钩一纶,独钓江流。年少时的从嘉,看着这幅钓叟图,竟不知不觉走入了渔父的世界。幻想中的他,赏渚上花,抿瓯中酒,对着天地,悠悠吟唱道:“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可是虚幻终归是虚幻。表面上的快意与自由,实则是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担忧。他生于深宫之中,却厌恶皇位争夺的尔虞我诈。人间没个安排处。无奈,他只能做一个渔父那样的梦。他本应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却被命运无情地卷入乱世风云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宁愿做个渔父。
他善书画,工诗词,通音律。他本应生活在江南烟雨,寄托于山水之间,可身为中主第六子的他,却偏偏做了王。“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继承了皇位,他不觉得喜,只是继续他的生活——他的笙箫与歌舞。别殿遥闻,红茸唾郎,画堂明月,刬袜香阶。这些,是他悲情人生中的点点星光。也只有这些,能让他暂时忘记家国的忧,明日的愁。
随着宋实力的壮大,昔日满城飞絮滚轻尘的南唐不得不俯首称臣。赵匡胤的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让屹立江南的大国,一点一点,成为了大宋的江山。清明过后,雨湿微凉,桃李依依,芳心万绪。小院后庭里,是谁在秋千,低声诉说着三十年来的春秋一梦?南国的玉树琼枝还未冒出新芽,凤凰香炉还未燃尽最后一点馨香,教坊的余音还未消散,雕栏玉砌也还未改它的容颜……他空持罗带,回首,眼里竟是如此的迷茫与悲伤。金陵古城瞬间失去了颜色,臣民哭之如父。
北方的花早已谢了春红,陪伴他的只有寒冷,寂寞和对南国的思忆。他独上西楼,在如钩的月下,望着南国的方向,想念着她的花谢与花开。“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他常常在北方的夜,梦见故国江面上的管弦悠悠,河滩里的芦花荡荡。他游江南,踏歌声,正享受着花月与春风。可是,罗衾耐不住五更天的寒风,梦还是破碎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横颐的泪,浸入了北方的土地,也浸入了他孤独,冰冷的心。
他就这样回望,望断了三载春秋。他最后一次的回眸,定格在了那朵血泪中绽放的虞美人上。牵机毒酒,一饮,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忽之消散,化作了一段令人皆叹惋的悲剧人生。这倒下的不是南唐亡国的君主,而是一个让万世之人为之动容的千古词帝。时光流淌而逝,但他的才华,让他在后世之人心中得到永生。
李重光,在词的历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才有了柳三变,有了苏东坡,有了秦少游,有了李易安,有了辛稼轩……日月千万次交错,无数的词人在时光的河流里驻足,但不要忘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先生——李煜。
王国维先生有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李煜的一生可能并不绚烂,他没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亦没有军事家的计谋机变,但是他心怀赤子之心,用他的“真”,面对天,面对地,面对人生。也正是这样的“真”,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亡国之恨,走入了万家灯火,走入了滚滚红尘。血泪之书,质朴之言,生于深宫,寄于江南。这,便是他——世间独一无二的李重光。
一个帝王,只能用权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一个文人,却能用文字控制他人的心。江水东流,繁星皆隐。正是这般悲剧的命运,造就了李重光,造就了亘古不变的美丽的词话。
我愿,你晚凉天净时,你踏马携酒清夜游;我愿,你林花春红季,醉倚兰桡似梦中。
此篇文章已在校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