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已经过去了近一半,我问孩子:“你觉得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是什么颜色的?”
原本我以为她会听不懂我的问题,而感到困惑。
她略昂着小脑瓜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不无兴奋的说:“像彩虹一样的颜色!”
这个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我的本意是找到一种颜色。但我没有否定她,继续问道:“哦?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你能说一说你的学校生活和这些颜色有什么相同点吗?”
“红色,是因为张老师让我感觉到很温暖!红色也是温暖的感觉!”我非常惊讶!完全没有想到她能如此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你的回答太让我意外了!”我伸出了大拇指,“其他颜色呢?”
“蓝色,是因为有时候张老师和妈妈生气了,妈妈还会打我屁屁,冷冰冰的!和蓝色的感觉一样!”我大睁两眼!
“黄色感觉特别轻,和非洲鼓老师的声音一样!她戴着小蜜蜂,声音还是特别小!”
“绿色呢?”
“绿色像春天的花草,像英语老师一样温柔!”
“还有紫色,我提醒她,热切地期望她能说下去。”
“紫色,上学的路上,我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有点害怕。”
“和紫色的感觉一样!”我会意地点了点头。“青色和你的学校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上学的时候,我经常摔跤,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惊讶极了,没想到这个小不点儿竟然注意到了这么多细节!
我之所以这样与孩子交流,是想培养她的隐喻思维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她的理解力。隐喻,即就是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点,是因为......”、“我想到了....是因为.....”。隐喻是提高理解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隐喻的方式,能够引导孩子反复回顾细节,更深入的理解学习的内容,抓住中心观点或原理,并归纳概括出来。
除了用颜色来代表自己的观点之外,还可以用符号、图像、音乐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用颜色会更容易。
隐喻与类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类别更多考虑“形似”,而隐喻更多“神似”。
对于孩子的隐喻,无需判断对错,重要的是引导其说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同点,考察他是否抓住了核心和本质。
孩子和她妈妈看完《冰雪奇缘2》后,我希望继续用这样的思路与他讨论:
“你认为哪一种颜色最像爱莎呢?”
“红色,因为她经常生气!”孩子不假思索。
“安娜像无色....”我摸不着头脑,无色也属于颜色的一种吗?正想接着聊,她却一抬手关了视频“爸爸,我不想再说了,我想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