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一项工作我们可以完成、也可以出色的完成,还可以成功的完成。
生活可以讲究,也可以将就,工作亦是如此。
通常我们无法完成一件事,或者做成的事情很少,主要源四个方面:借口太多,想的太少,努力不够,累觉不爱。
1.借口太多
胡适一次演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不想做一件事的理由有千千万,要做一件事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做。
2.想的太少
稻盛和夫说:“不去想,不去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整日里只想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事有难易,对于复杂的事情,有难度的事情,我们要想做成就必须去想,不能因为困难,因为没有做过就放弃。
开始想了,就说明你已经想要接受这份挑战,只要想了,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有前人的思考和答案,只要我们愿意想,愿意去思考,总是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只要不停的思考,不满足于又有成绩,就能不断的提升。
我们总是想借口,却很少想做一件事的方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必始于思。
3.努力不够
稻盛和夫还说: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
一件事有的人可以做成,有的人做的就是比你好,一定是他比你付出了更多的别人看不到的努力。
莫扎特少年天才,几岁就能作曲,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3岁时就开始接受高强度的作曲训练了,而据一位研究过他的心理学家估计,莫扎特在还没过6岁生日时,其练习时长就已经达到了3500个小时,这可能比大部分业余爱好者终生的练习时间都要长。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除了志向长远外,离不开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
4.累觉不爱
还有一种人,努力付出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开始愤世嫉俗,开始随波逐流,时间长了觉得累了也就自暴自弃,对于工作也就累觉不爱了。
这样的人通常是眼界不高,性价比不好。
所谓眼界就是,你也许只是一名基层的员工,你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但是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与提升,要明确自己和公司的长期愿景,有机会要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站在更高的水平看问题,也就是说眼界要高于能力。
而性价比就是,同样是贡献价值8000元的人,一个拿9000,一个拿7000。如果你是领导,你会给哪个人加薪?如果这个价格低的人,业余时间还非常努力,表现出非常好的潜质,领导是不是更会考虑给这个人更多的机会。也就是说能力要高于所得。
坚持学习,让自己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才是人生的正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