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人为什么要灭人欲,存天理呢?”
“那我现在的努力奋斗是不是有违天理呢?”
“那我是不是就该什么事儿都不干,就是存天理呢?”
“最近感觉特别矛盾,很迷茫,也不知道怎么办。”
“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你想活成什么样子?”
“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你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要是实现不了你会怎样?要是实现了你又会怎样?”
……
这是昨晚聚会的时候,我的一位很好的朋友问的问题。
我的这位朋友在我们朋友圈里算是混得相当不错的一位。
谁知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如此困惑。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当时因为我喝了酒,头脑不清,所以没有给出答案。其实说实话我也没有答案。
等聚会结束后,头脑慢慢清醒。在不断追问自己的过程中有了一些眉目,但始终找不到脉络。
今日早上我跑步的时候,一边跑步一边想着这些问题,忽然有了一丝开悟。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呢?
答案就在自己的心里。
人的喜、怒、哀、乐本性使然,怎么可能根除。
食、色、性、欲本来也是人之本性。虽说是人欲,但如果人人完全根除的话,人类早已灭亡。
既是本性又何必根除呢?
虽不能根除,也不能太过。
过了就是私欲,就会有失公准,就会失去自我,就会被这些食、色、性、欲所绑架,最终成为它们的奴隶。
因此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灭人欲,灭的是自己的私欲与贪欲,灭的是超出本性部分的东西,而不是灭人性。
存天理,天理是什么?心即理。你的心就是天理。
这里的心指的是在中正状态下的心,无喜无悲。
一旦有了利益判断,得失算计,价值取向,你的心就不是天理。
为什么有些人做事会问心无愧呢?因为他们做事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也就遵循了天理。
只要你做一件事情,心有所动,无论是喜还是悲,都说明你当时的心态已经偏离了中正之心。
如果按本心做事,除了可以做到问心无愧之外,还会感觉到欣慰与舒畅。
存天理,就是存养你的中正之心,你的良知。
心即理,理即良知。它们本是一物,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既然人人都有良知,那么为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会有所不同呢?
张某认为只要人不断求变,不断学习,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感觉到幸福;
刘某认为只要人知足常乐,懂得珍惜,懂得放弃,这样才能感觉到幸福。
张某和刘某对幸福的认识差别如此之大,到底那个是对那个是错呢?
都对又都不对。对的是他们都遵循了自己的内心去做事,让自己感觉到了幸福;错的是他们的内心还不够通透,距离良知还有些距离,有些以偏概全。
他们只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方向,也就是说找到了自己的道,但与此心光明相比还有些差距。如果他们就此停步,也只能成为一位幸福的凡人;如果再进一步,就有可能成为圣人,他们会殊途同归。
其实,我对此所求不多,自己能做一位幸福的凡人也算不枉此生,也会此生无憾。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任何选择,只要遵循自己的中正之心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所要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里,又何必向别人求呢?
问的再多,最终的决定还是自己来做。
我们都在追寻自己的幸福,但不必人人趋同。只要自己的内心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就足够了。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所以想在别人身上求得这个答案,很难!可以借鉴,但不可完全复制。
因为你我不同,你是你,我是我。你不可能活成我的样子,我也不可能活成你的样子。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但终归不是一人。
所以,幸福还须自寻。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我们现在所有的困惑与迷茫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因为对自己定位不清,又不甘心认命,所以必然会产生问题。
你都不知道你的幸福是什么,你都不知道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不可能得到幸福。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在内心中正的情况下,从自己心中寻到自己的幸福。
你从心中寻到了幸福的样子,你的人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定盘星。
心中有了方向,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迷茫。
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无限接近心中的样子,这个无限接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想要的所有答案都在自己心中,又何必让别人给你答案呢?
寻不得答案,只因自己心不静,心不定。
所以先从静心定心开始,做到对境无心,八风不动!
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