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高院法官,却同时摘得星云奖、银河奖两项中国最高的科幻类作者奖项。12月4日,在法律界首场TED式演讲大会“无讼有声”的舞台上,『桂公梓』为大家带来了一场22分钟的精彩演讲。这名法律圈的著名写手,向大家分享了如何用写作的方式将法律玩出了新花样,以及自己为什么写、为谁而写、怎么写的心路历程。
桂公梓:所有一切的“不务正业”都源于热爱
[我的两种身份]
可能有人还不认识我,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俊,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上我还有一个身份叫桂公梓,是一个作家,准确的讲是一个业余作家。我写过一些文章,出过两本书,特别是在今年获得了科幻圈的一些奖项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介绍我是一个科幻作家。但是我必须首先申明的是我自己本身对于这两个身份其实我区别的是很鲜明的。就是当我工作的时候我是赵俊,我是一名法官,我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案件、判决书、审理报告。然后在业余时间我自己在周末或者晚上写我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我是桂公梓,是一个作家,我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想法和灵感。我个人把这两个身份区别的很清楚,虽然听上去可能有点人格分裂,但是在我脑海里确实有一根泾渭分明的线,把这两个人格给区分开来,不然真的很容易分裂。顺便说一句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人是桂公梓,赵法官今天他没有来,因为他觉得253块钱的门票太贵了,所以他留在南京,现在在年底冲结案。
[这两种身份带给我什么]
虽然我自己把两个身份区分的很清楚,可是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就比方说今天在座的有些人,你们可能听说过我或者认识我。但是你们不是因为觉得赵法官案子办的好所以留下了印象,从这点来说其实我是比较惭愧的。因为我身为一名法官,被别人认识我并不是因为我的案子办的好,我的业务能力很强,而是因为我写了一些东西,我获得的奖项也都是文学界和科幻界的奖,我从来没有当选过办案能手也没有被评为最美法官。所以在这里来说我自己也觉得我可能是不务正业了。
同样的在我去参加科幻界的一些活动,比如说颁奖典礼或者是一些笔会。但也总会有人提到我法官的身份。我不希望这些科幻专家跟我来聊法律,我希望他们跟我说桂公梓你小说写的好牛,你就是下一个刘慈欣。
但是现在事实就是这样,大家总是在一个圈子里面注意到我在另外一个圈子里面所做的事情。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一个半吊子,因为我在法律圈里别人看到的是我的文学,在文学圈子里别人看到的是我的法官的身份。这个想法困扰我很久,但是后来我慢慢的想开了,因为我的不务正业虽然现在已经是个既定的事实,铁证如山,我们都没有办法去推翻它。但我至少可以给自己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所有的不务正业都是因为热爱,因为对法律的热爱。找到这个理由之后我心里舒服多了。
对于我来讲,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法院工作却被安排在综合部门,没有办法办很多案件的法官来说,在业余的时间我用我自己的文字去写一些我喜欢的故事,关于法律的故事。那么我觉得这也是对法律的一种热爱。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以爱的名义不务正业。
那么既然看起来不务正业是我注定要走的路,那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最初写关于法律的文字之前我的几点想法,主要是三点,一个为什么而写,第二是为谁而写,第三是怎么写。
[觉得法律不该向任何东西妥协]
我在08年研究生毕业,然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江苏高院工作,专业是刑法,但是我被分配到了审监庭。省高院的审监庭如果熟悉的人大家都会知道,我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很多上访、信访案件,然后和很多上访户打交道。学法律的学生通常都会带有点天真,我们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理想的样子去描绘法律应该是个什么样,我也不例外。但是我觉得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比别人多一点理性,我从来没有觉得中国的司法应该照搬欧美模式,我也不觉得中国的法庭应当像我们在美剧或者港台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我能够接受并且认为中国的司法应当带有中国特色。但是没想到原来这种特色可以特色到这种程度。我以前认为法律应该是刚性的,没有什么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但后来我工作后发现很多时候法律是有弹性的,甚至有时候法律很柔软,柔软到像一团面团,可以任人揉捏,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了,就是特殊的历史背景,那时候以维稳政策和服务大局理念主导的司法会有一些偏差的情况,现在已经好多了,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司法建设,司法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的司法事业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人都学会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处理问题。更加欣慰的一点就是像我这种以前只会吐槽的人现在也会说很多这样正能量的话。所以看起来现在是法律的春天了,但是在当时刚工作的我来讲我是很郁闷的,因为我觉得法律不该向任何东西妥协,当然我看到了很多妥协,所以那时候我就是一个不吐槽会死星的人,所以我决定要写点什么来表达我的敢想,这就是第一点我为什么而写。
[写给圈子外面的人看]
在这儿分享两个在我工作中间发生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是09年的时候南京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告人叫张明宝,他酒后驾车连续冲撞,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的严重后果。这个案子在当时引起的强烈的反响,按照当时的刑法规定他交通肇事,但是他没有逃离情节,最多可以判7年。但是因为舆论特别愤怒,法院没有敢判。这是6月份的案件,到了当年11月最高院出了一个司法解释把这种醉酒驾驶冲撞的行为认为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刑,所以后来法院判了他无期徒刑,判决之后舆论还是不满意的,当时舆论上是一片喊杀,网友就说不杀不可平民愤。可是我就很不以为然,那我就在我们南京当地最大的论坛上写了一个帖子,名字叫《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弄死张明宝》呢,我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法律这么规定的你就该这么判,虽然可能个案看起来他这个量罪行不是很平衡,可是没关系,我们以后通过法律程序来修改法律就可以了。事实上2011年的时候可能当时修改了法律增加了危险驾驶,这样就很好,在当时我就觉得你就应该判他7年,不然法律不是太儿戏了。我这个帖子发在论坛里面不到5分钟就被顶到了首页,在第一天的24小时里面超过2万人在骂我。然后我在一开始我还挨个的回他们留言。我跟他们在摆事实,讲道理,给他们列举法条是怎么规定的,告诉他们什么是法律的确立性和新法的迁移性,然后更多的网友说为什么程序比实体更加重要。后来再也没有人理我了,因为只想骂我。他们都在说我是法院的五毛,说我是张明宝案件请的水军,他们就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诅咒我出门就被车撞死。但我想对他们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们只想发泄他们的情绪,这种对话毫无意义,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也是当时09年有一天闲着无聊我就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很简单的帖子,虚构了一个小故事。当时我说我在上班的途中看到两个人,两个男子甲和乙在马路边上拉拉扯扯,然后甲的妻子是个孕妇就在旁边劝解,最后乙把这个孕妇推倒在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这帖子发出之后下面的回帖清一色的道德正确,他们都在说这个乙不是人,他怎么可以打女人呢,而且是个孕妇。然后说这人没有人性,大家的价值观都非常地正确,然后这个帖子很快就沉了。过了一个礼拜我发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帖子在上面,只不过我修改了一些细节,当时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途中,在法院门口看到两个人甲和乙在拉拉扯扯,其中甲穿着法院的制服,甲的妻子是个孕妇在旁边进行劝解,结果乙把这个孕妇给推倒在地。下面的很多回帖产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都在说活该,肯定是有冤情,老百姓是很纯朴的,如果你没有冤枉他,怎么会耗费时间精力来跟你闹。所以这个女的是活该,谁让你嫁给的人是贪官,所以你们这样的人应该断子绝孙。
这两个故事给我当时的冲击非常大,第一个事情张明宝的案子让我觉得现在很多可以说大部分的民众他们缺乏一个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而第二个故事告诉我,很多民众,特别是网友他对法官或者是整个公务员群体的这种误解、偏见、敌对甚至说是仇视已经到了一种非常盲目的地步。所以我就决定我要写东西给谁看,我要写给圈子外面的人看,给我们法律圈之外的这些普通的民众、网友、大学生、各行各业的人,写给他们看。所有的偏见和误解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他们不了解法院法官到底什么样,所以他们胡乱猜测,那好,我写给你们看,法院和法官到底什么样的。
[很巧会写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第三怎么写。其实我们法律圈子里面有很多人会写东西。不管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还有各种随笔,社会评论都有很多人写。我们那么多的法律类的公众号,每天那么多的文章,很多人写的都很好,但是这些文章大多数只是在我们圈里传播,大家互相寻找共鸣,抱团取暖。圈外的人其实外看没见过他或者看不下去。特别是这两年当我逐渐的跳出法律圈子再回头看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法律圈是个很小、很闭塞,而且很边缘的一个圈子。很多这样的圈子里面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是大事,比如说员额制改革,比方说律师分级制度,我们觉得这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圈子外头的人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了解,然后很多在圈子里面要吵着要翻天大部分是。比方说法学教授可以不可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来批评法官。这种问题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怎么回事。所以我就在想圈外的人他爱看什么?法律界的人写文章可能很专业,可能很枯燥,他们不爱看,他们爱看穿越、玄幻、言情、修仙、盗墓,他们爱看有意思的故事,而我很巧的是我恰好会写有意思的故事。所以我决定把我想说的话放在一些有意思的故事里面写给大家看。
[命运多舛的写作路]
处于这三个想法,从06年我开始写关于法官的文字,也就是最后的这本《绝不妥协》。当初最初发在天涯论坛上,后来成为一本书出版了,其实我写它的时候,发表的时候为什么我起桂公梓这个笔名?因为当时我心里是忐忑的,一方面里面的很多话批评当时的维稳政策之类的,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了,但是当时属于大逆不道的言行。所以我必须用笔名来隐藏我的身份。第二我也怕我的同事,特别是领导,他如果知道这是我写的,很可能会对号入座,所以我用了笔名。但是很不幸的这本书出版了没有多久,我同事把我给人肉出来的。领导也知道了,但是领导很开明,领导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他还很高兴,他说小赵原来会写东西,那很好,调到研究室给领导写讲话稿。
于是我在研究室写了2年多的讲话稿,这两年因为大家都知道白天办案子的人晚上是不会再看什么法律进行时,今日说法和法治类的节目了,我白天一直在写公文,写材料、写领导讲话稿,我不想写任何东西。所以两年多我没有写任何关于自己的文字。然后直到14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当初关注的那些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解决,然后民众和网友对于法官,对于公务员的仇恨也丝毫没有得到缓解,所以我决定继续写我的文字。
[那部改变我的科幻小说]
有时候我回头想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写了篇《金陵十二区》就获得了中国科幻界的两个最高奖项,星云奖和银河奖。然后和科幻世界签了约,然后江苏省作协和南京市作协都在热情的邀请我加入,很多影视公司来找我,未来把它搬上荧幕或者拍成电视剧,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我是一个科幻作家。而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写了一篇短篇的科幻小说。与这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呢?我在法院里工作了8年,我办了几百件案件,我写的很多的材料,文稿甚至包括全省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但是马上司法改革了,员额制一刀切下来我有99%的可能进不了法官员额,所以对我来说当一个法官比当一个科幻作家难多了。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幻作家的收入要比法官的高的多,所以我觉得这非常的不合理。
[只是将爱好愈浓墨重彩]
我刚才讲的都是我个人的怎么样不务正业的这么一个行为,但其实我想把这个事情推而广之,推荐给一些年轻人,尤其是机关里头的年轻人。因为我平时经常和机关里的年轻人打交道,我到基层法院和检察院,他们会问我说我刚工作,收入又低,房价又高,我看不到前途,我过的很不快乐。但是我看你的文字,看你的文章觉得你是个很快乐的人,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我告诉他们其实当时我也曾经很不快乐,只是我走了一条自己的路,我把业余时间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写作,然后最终这件事情带给我成就感,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我很快乐。所以我也把它推荐给所有的,特别是机关里的年轻人,做一个有爱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都需要成就一番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进了机关,尽管被公认的成功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往上爬,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削尖脑袋改变自己,甚至变成他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然后把自己全部的身价希望,他对未来全部的期许寄托在一个或者几个领导身上,争取一切可以往上走的机会,而我觉得这样的人生非常的可悲。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你完全可以在你的本职工作之余把你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不要把你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钻研上,用在维系你所谓的人脉上,你完全可以把你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你的爱好上,这些爱好最终它会为你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成就你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然后满足你的虚荣心,满足你的成就感,就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无欲则刚的人,也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就是那些与你同行的人比你即将到达的终点更加重要,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有这个荣幸和你们一直一路同行下去,然后为我们中国法治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