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一禾
年度计划里为自己设定了今年的旅行目标,从明媚的春到冷酷的冬,总有几天要去陌生的环境看看景、看看人。
时间成为了改善生活和放松自己的必要条件,以前总是这样想。
然而,多少时间才够完成一场旅行呢?
01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不愁吃不愁穿,父母亲想法设法让她(他)有丰富快乐的童年。
我也已成为如上所说的父母。
风风火火地安排着孩子的生活,不禁钦佩起这个时代,羡慕这个时代的孩子。
国庆长假,熙熙攘攘的人群裹携着大人小孩往前走。
这是我第2次带孩子外出旅行,其实也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外出旅行经历。
我和老公相恋6年,结婚6年,我们外出旅行的经历寥寥无几。
学生时代我们总是很忙也很穷,忙在教室和自习室之间,穷得没有太多钱用来梳妆打扮。
02
为人父母,承担着孩子的吃喝拉撒,外加精神世界的熏陶。
这些经历无不唤起自己对童年的记忆,比对着小家庭和大社会的变化。
很幸运,我的小家庭生活水平高于父母那时经营的家,归功于这个好时代,也得益于曾默默努力拼搏的自己。
然而,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在贫病交加中挣扎的家庭,每个家庭里应该都有孩子。
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或许如20多年前的自己,会担心父母的病疼,会忧心父母的收支。
孩子们的父母何从奢求悠闲的心情和经济能力专门带孩子远行。
孩子们没有见过大山外面的世界,漫山遍野撒欢儿,与芬芳的泥土为友,过着城市里令人神往的田园生活。
03
这个世界的残酷在于,不与强者竞争,将不会唤起你的斗志,会以为方寸之间便是天地。
我是20多年前的农村留守儿童,至今我仍然怀念着乡村的童年。
那时的亲人、那时的伙伴还有那时的山村。
《小王子》里说,童年之余人的意义,就像隐藏在沙漠深处的一口井。
我感同身受。
快乐的童年时光随自己背离家乡的距离而渐渐消失。
我仿佛从走出大山才深刻体会到优秀的含义。
聪明伶俐的同学会背诵很多古诗词,会轻易地解答黑板上的数字题目。
课堂上他们坐姿端正,课下他们玩耍也显得文明礼貌。
而转学生的我,认为给同学留下印象,大抵就是那场运动会的短跑项目了。
好像班上没有女生跑过我,曾经漫山遍野奔跑的农村岁月,给了我这样的积累。
不一样的童年轨迹,让最初的我被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大学毕业时,关于学习的焦虑感与紧迫感才有所减退。
04
成年后,人生中那些令人意外的际遇,细究起来,无不能看到童年生活的影子。
那些左右人生却看不见、摸不着的性格,不是朝夕间能形成、能改变。
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某人的爱人,别人的同事,孩子的父母。终其一生,我们会成为这些人,扮演这些角色。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而紧要的任务,如果想代表你的家庭尝试攀爬阶层,前面的路将是如冷血风霜扑面而来的逆境。
《西游记》中唐僧前往西天之路历经的81个磨难,不正是形象地隐喻着每个我们的人生路么。
无数次,我在梦中奋力追赶着同学,惊醒后庆幸只是梦。
此时的自己,正带着孩子走出固定生活圈,去看看陌生的环境、看看陌生的人。
#365挑战营第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