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分享了有关如何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阅读的读书笔记,以及东尼博赞亲自著述的有关思维导图基本原则的介绍,继续查看其他有关思维导图的读书,发现基本内容并没有太大出入,更多的只是在具体的应用上的拓展,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好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应用。因而,也不打算再过多的展开重复性的阅读工作,如无更多新观点,本篇读书笔记将会是我最后一篇有关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算是一个实操手册,作者在书中阐述了有关思维导读的基本功能和要点后,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对思维导图的实务运用进行了拆解,并附带简要介绍了一下思维导图的参考书籍与软件。本篇笔记重点将有关画思维导图的要点进行了摘要整理,实操部分主要是案例分享,读者如果有兴趣和需要的可以去查看实操。
画思维导图的要点
1、画思维导图的常用工具
各种粗细的彩色笔、马克笔、签字笔、圆珠笔、中性笔、荧光笔
绘画用的粉彩笔、蜡笔、水彩笔等
剪贴工具,剪刀、胶水
2、画思维导图的步骤示范
步骤1:在纸的中心先画上主题。
步骤2:主脉呈放射状,主脉由粗到细,写上第一个主要的概念标题,以关键词方式填写。画上线条,线的长度=字的长度,一条脉要用同一种颜色,字的颜色最好跟线的颜色一样。
步骤3:画上辅助文字的插图
步骤4:延伸主要标题的内容,填上次要的概念标题,以关键词的方式填上。画上分支(支脉),支脉就不需要由粗到细的线条,跟主脉做区分。
步骤5:画出第二条主脉,一样是由粗到细,填上第二个主要概念标题,并画上线条。再把次要概念的标题以关键词的方式填上,画上插图,画上线条。
步骤6、7:图书依序将其他的主脉也完成。
步骤8: 一张以关键词整理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思维导图有一项功能就是做重点浓缩与去芜存菁的思考工具。
3、构图方式与注意事项
Q1:中心主题图,可以画框吗?
A1:当你想要创意思考而绘制思维导图时,不画框才能避免局限住自己的思考。而在想要整合思考绘制思维导图时,可画上框来强调主题、凸显主题的重要性。
Q2:线条、分支一定要由粗到细吗?
A2:主脉的线条一定要由粗到细!分支后的线条是否从粗到细就随意了。
Q3:脉的排列一定要放射状吗?
A3:要求放射状的原因是因为大自然里的对象为了能有效率地传达,都会采用放射状的形式。思维导图是一种把脑中思考图像化与视觉化的方法,有时考虑功能需要,或是美观需要,也不一定要画出放射状的形式。
Q4:主脉的阅读顺序一定要顺时针方向吗?
A4:主脉采用顺时针方向是我们多数人习惯的方向。你也可以用逆时针或双箭号方式,选一个你自己习惯的方向即可。支脉的排列一定是由纸张的上方到下方,脉上的文字在书写的顺序上也一定是由左而右。
Q5:先画线条好?还是先写字好?
A5:不管先写字或先画线条都可以。只要注意字一定要在线上。
Q6:为什么字长一定要等于线的长度?
A6:字短线长,一方面感觉字好像没有写完一样,另一方面版面产生一种关键词间紧密度不够的感觉,再者也浪费纸张的空间。字长线短,视觉上会有不均衡的感觉,不均衡的东西就不容易产生美感。
Q7:纸张的角落画不下怎么办?
A7:可以拐个方向画,不过还是要维持由上到下的阅读方向来画。
Q8:线条为什么最好是画成有律动感的曲线呢?
A8: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思考,就是希望不要给大脑设下限制,所以最好不要用直尺画出人造的线条。尽量用手直接拉出线条,当你越熟练地直接拉出线条时,大脑的思考会更加流畅。
Q9:字最好一律保持由左到右吗?
A9:不一定,但最好这么做!不过英文的书写一定是从左到右
Q10:一张思维导图画不下,可不可以画成两张?
A10:虽然思维导图是希望用一张图就能综观全局,像老鹰飞翔在天空俯视大地一般。不过有时内容太多,一张纸写不下,可以分支主题另辟一张来写。或是在主题旁边注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就好。
Q11:可不可以把整个脉圈起来?
A11:答案是可以。当你觉得思维导图其中一个部分特别重要,当这一个部分是由某一人负责时,当这一个部分已经完成时,你都可以把整个脉圈起来。
Q12:什么时候会画空的线条呢?
A12:画一条空脉,提醒我们还有需加强或补齐的地方
Q13:内容写错要怎么涂改?
A13:不管是线条画错、图文内容错误,都是直接在上面打个叉或用删除线划掉,然后在旁边重新写上文字或图,或重新画好线条就好。
Q14:最好看的版面是字跟线条的视觉比例要均衡?
A14:版面比例字与脉均衡,一切清晰好记。
Q15:线条可不可以加入一些创意变化?
A15:整个思维导图主要重点在于文字与插图,线条是引导我们的视线去找到文字与插图用的,所以线条要尽量流畅,这样视线移动才会流畅
Q16:光有文字,不画插图不行吗?一定要图越多越好吗?
A16:光写字不画图,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充满文字的图看起来难免单调无趣。图像本身可以帮助记忆,画上辅助文字了解的插图,更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记忆效果。
4、活用色彩增强记忆力
Q1:中心的主题可以只写字不画图吗?
A1:中心主题建议以图画呈现是因为眼睛看到图片,大脑不需要经过想象就可以直接吸收,提升吸收的速度。
Q2:怎样把文字变成图?
A2:直接联想(心像法)、谐音法、把字变立体:
Q3:插图要摆哪里最好?插图一定要放在线上吗?
A3:大脑对图像的吸收速度大于对文字的吸收速度,图是辅助了解文字的,要同时把插图视为文字一样放在线上。最好是跟着字的前方、后方、上方,不要画在线条的下方
Q4:那插图的颜色要跟线、字、脉的颜色一样吗?
A4:答案是不一定!字的颜色跟线的颜色一样,是因为线条导引我们的视线去找到关键词,所以颜色一样比较容易产生关联性。
Q5:插图一定要填满颜色吗?
A5:颜色越丰富、越饱满,留在大脑中的印象会越深刻
Q6:怎样用符号代替文字呢?
A6:用通用的符号,或者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就可以。
Q7:思维导图一定要越多颜色越好吗?
A7:颜色越丰富,版面越鲜艳活泼!
Q8:思维导图里面可不可以画表格或是其他的图形?
A8:可以结合一起运用。
Q9:画给自己看的与画给别人看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A9:画给自己看的思维导图,就算是全部都不写字光用图也可以,只要你自己能看懂就好。但是要给别人看,就要考虑别人能不能看懂我们的思考逻辑,还有我们用的关键词。必要时得多用几个关键词来让他人理解。
Q10:思维导图画好之后可以再修改吗?还是这样就好了?
A10:思维导图的视觉特色就是没有局限性,大脑看到图像又比看到文字容易自由联想。
Q11:同样一个主题,为什么我画的内容跟别人画的不一样呢?
A11:每个人的理解和对重点的理解,或者分类都可以不一样,适合自己就好。
Q12:为什么手画的思维导图比用计算机画出的思维导图对大脑比较有帮助呢?
A12:用手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会运用到我们的视觉记忆、空间记忆、动觉记忆。用计算机画思维导图的好处是,不管内容有多少,都可以放在一张纸内,并且可以随时修改但不需要重新画一张。
5、找出关键词
关键词在不同分类中但有相互关联怎么画最好?有时候两个关键词之间彼此有关联性,但还没有紧密到可以放在同一条脉里面,所以分属于两条脉。或是在两条脉里都有提到相同的关键词。这时就可以用双箭头来表示中间的关联性。画的时候要注意线条最好不要重叠交错,这样会造成视觉上的小小干扰。
为什么只能写关键词而不能写一整个句子?关键词容易让大脑发挥自由联想的能力,除了不让大脑的思考受到句子的局限外,因为大脑有能力看到一个关键词就联想起大量的内容。
如何判断关键字词?一般而言字词是由四五个字组成,如果超过字数就算是句子了,因此大家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检验自己到底写的是关键字,还是句子。
为什么关键词一定要写正楷呢?字体潦草容易让版面变得杂乱,大脑吸收速度就会降低!正楷的字体容易快速辨认,大脑吸收力,就会大大提升喔!
6、层次分明
高效时间管理的旅行者脉上可不可以标上顺序呢?基本上主脉通常都是依照自己习惯的顺序画下来,就不用再多此一举地标上1、2、3、4。除非是要画给别人看的,怕别人看不懂才特意标上。或是假设有六个主脉,基本上同列为主脉表示重要性相等,但是个人觉得六个主脉中依序有重要性的差异时,也可以标注上顺序来提醒自己。
线条最好是水平的且一定要写在线上?方便阅读和理解。
为什么主脉数量最好小于7±2个?这个跟我们的记忆宽度有关系。短期记忆的最大容量是一次记住7±2的组块。超过的部分短期记忆根本就记不住。另一方面,曼陀罗思考教导我们的是观察一件事情,只要能从八种思考角度去观察,就已经涵盖了所有的思考角度了。如果主脉太多表示归纳的功夫做得不够好,有些内容还可以被合并在一起。同样的一个主脉延伸出去的支脉太多,也表示分支的内容归纳功夫不够到位。
太复杂的思维导图很难记住内容?怎样让思维导图上的文字,看起来精简?整理归纳。
越重要的内容越接近中心主题,那要先画原因还是结果?答案是都可以!看你的习惯与阅读方便性来决定。
什么是层次呢?为什么层次最好小于4层到5层?对内容越熟悉、越了解,就越能用更少的关键词来帮我们联想起更多的内容。如果层次超过4层到5层,表示对于内容的熟悉度还不够,或是浓缩精华的工作做得不扎实,有些内容应该还可以再浓缩。
思维导图中还能有小思维导图吗?当你觉得这张思维导图里的某个关键词,似乎可以独立出来另外成立一个课题来讨论时,就能在旁边画上一个小思维导图来提醒我们,还能做其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