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内心一直在思忖小李同学退(转)学的事。
这学期以来,女生中,小李同学是惟一一个一直心理波动较大,通过我的教育仍效果甚微的学生。
她是开学第三天后,从普通班转到我班学生。
第一周里就在与我约谈时,反映同学不和自己玩耍。
我了解了情况后,提醒她:拿出你的真诚,主动伸出手,去和同学交往,别被动等待。
作为班主任和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我理解进入封闭学校的青春期学生的闭锁心理。
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开放就读到封闭住校,从家门口的同学到来自各乡镇的同窗……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困难,学业的负担等情况都让心理弹性较弱的学生突然面临各种压力。
即便老师的关心、丰富的活动,也无法彻底消解学生内心的焦虑。
我还私下联系了小李同寝室的女生,尤其两位同样是看上去幼小却活泼开朗的女生——小苏和小王。
我询问她们与小李交往的情况,她们告诉我说:是小李自己不愿与我们说话的。
我劝告她们:你们就主动与小李玩嘛。起床时,叫叫她;课间时,拉上她;回寝时,带着她!
她们答应说:行呀。
之后的几天,倒真是看到小李的笑脸,也看到她与小苏、小王在一起玩。
但后来,家长的电话还是把她的真实状态拉回到了最初的情况。
那是一次返校的第二天,电话里,小李的母亲说,小李这次返校时一直哭。问她原因,她不说。后来,说是没有同学玩。
我告诉她老师为此与小李交流过,看来效果还不好。
本月初,我还专门为她与另一名几乎同样交往障碍情况的男生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和我的小伙伴”。
班会前我把她们分别叫到教室外,告诉她们对同学有什么请求,可以说出来。
当时她们不说,我没有急于强迫她们说,想着留到班会 上说也行。
不料,班会上,她们都不再说话。
我猜想还是对其他同学有顾虑吧。
前天,小李的父母都到了学校,与我交流她要退学或转学的事。
因为,这是一所私立学校,要为下学期提前收取定位费,以便留出更多的学位资源。
小李母亲电话中说:定位费先不交了,与小李商量后,再说。
我同意了她们的请求。
办公室里,我与小李的父母围坐,交流她的问题。
我从她们的口中了解到小李的成长经历后,告诉她们: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小李现在出现这样的交往困难,与她小学三年级就被送到封闭学校上学有一定关系,加上她自身 的性格特征,我们也不能强迫她做出重要的改变,只能等待她慢慢适应,慢慢成长!
我表示:对于退学与否,我充分尊重你们的选择。我只能告诉你们,不管是退学,还是转学,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这是一种逃避的策略。我一向主张迎难而上,才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况且,只换个环境,自已不做出改变,遇到类似的问题,仍旧会出现类似的状况。
家长表示再做一下孩子的思想工作。
不管小李转学与否,我很坦然。
作为班主任,我尽力从个人、集体教育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我深深地知道:很多学生的问题,多数与家庭环境有关,只有家长配合,并做出改变,学生才会有所改变。
我也只能以等待的心情,期待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和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