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产搜索引擎的悲哀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文 / RunningR 现在的我们,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很多时候都要与互联网进行交互,而往往离不开的就是那找寻的入口——搜索引擎,在搜索框里输入要找内容的关键词,然后click一下,你就知道了。可是,从最初click一下你就知道了,已经“进化”到现在的click一下你就迷糊了,因为你还要用你的可爱的双眼在这些广告里面去找你想要的结果。什么,还要在信息海洋里面去肉眼查找,你特么是在逗我呢么,事实告诉你这特么不是在逗你,是告诫你得再练练火眼金睛,争取早日超越老孙。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某度了,搜一下,全世界的广告都来了。艾玛,我又不是来鉴定广告的,整这么多干嘛,你丫精神分裂啊,非要拉上用户跟你一起遭罪。还有什么搜狗搜索,也一个德行。而搜呈现的结果中,比较接近想要的还是比较大牌的Google、Yahoo,还有一个本人最近才发现的Search、Yandex,展现的结果当中,广告真的太尼玛少了,估计尼玛君都不好意思爆粗了。广告量相对适中的就是Bing。下面就这几个搜索引擎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以搜索关键词“Java”为例,先上广告很少的几大家:

第一个,经典的Google

Google搜索的结果展示,一个字“清爽”
通页干净清爽,结果都是想要的,并无其他竞价广告干预,想要的结果一目了然。并且在展示页右面也不多的广告,甚至没有。经典就是经典,历史悠久一点的大企业,格局就是要宽很多,毫无疑问。

第二个,经典的Yahoo

Yahoo搜索的结果展示,不管几个字,还是“清爽” 通页也是相当干净,在页面右边,挂上了一个广告,不过这并不影响搜索结果的展示,也不会影响到页面的直观感受,虽然当年风光不少,但是相对来说,较Google而言,可能在国内用的人少了许多。但是,骨气还在,依然大气。

第三个,俄罗斯的一个搜索引擎,Yandex

Yandex搜索结果,依然清爽 前面的结果,也都是期望的结果,而3、4、5个是维基百科的解释,也没见到XXX培训的字眼。页面的右面也是对结果影响不大的展示,总体所来体验也是可圈可点。

第四个,就叫Search

Search搜索的结果,内容相对更加丰富 开头加入了竞价广告,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感觉并不明显,只是“白花”出现在这里,是几个意思,是想说不用花钱的Java吗(开个小玩耍(xiao))。环境变量设置,模拟器,也很可能是期望中的结果。而页面右边,则列出的相关度很近的词条。总体也没有被广告挟持的感觉

第五个,Bing

Bing搜索的结果,有广告的感觉了 微软的产品,第六个词条出了某个网站的公示。展示结果同时列出了热搜词,页面右面还有先关应用技术的联想结果。体验效果还是可以的。

第六个,Duckduckgo

Duckduckgo宣称不跟踪用户的搜索引擎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个引擎以及Google都被墙了,所以国产搜索引擎才敢大肆广告横行肆虐,毫不把广大用户的感受当回事,或者说在挑衅着用户的耐性和底线。假如,我是说假如这些牛逼的搜索引擎能够很顺利的进入国内市场,想必国内的也会收敛不少。

下面上的菜的便是今天吐槽对象:
第七个,百度

Baidu搜索的结果,除了广告明显并无其他感觉 除了广告还是广告,而真正要的结果,要在夹缝中去找,艾玛,我是要你来找结果的,不是来玩Puzzle的,特么逗我呢吧。直到第四个词条才是要的结果,之前和之后全是培训机构的广告,哦草类,页面右面还有,真正的恶毒啊。想钱还是能让一个人疯的。至于用户体验,一边儿去吧,老子是国内搜索第一,爱用不用,想要结果,买放大镜去吧......有道是这里寻他千百度,要想结果,那他就在广告林中住

第八个,360的好搜

好搜搜索的结果 前三依然是竞价广告。要不怎么说有钱就是爷呢。有了钱,你就是前三甲啦,来吧,快来做第一,位置我们永远给你留着。用户要找想要的,先靠边站站,谁叫你没给钱呢。相对某度,好一些。

第九个,Sogou

Sogou搜索结果,前三广告,毫无悬念 前三还是广告,右面依然是广告,不过相较某度,没那么严重而已。

为什么Google退出中国,当有一点要回归的风吹草动,很多人就兴奋不已,巴望着甚至强烈建议她早些归来?为什么那么多某度的用户,越来越讨厌使用度的搜索?(当然百度的技术以及其他某些产品还是挺好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即使花钱也要扛梯子翻出去连接已经退出中国的Google?难道这些做搜索引擎的国内大公司没有考虑过吗?我想这些所谓的大公司不可能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就连其建立都是在这些退出的前辈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关键在于,他们缺少一种更宽广的视野,缺乏那些顶尖公司所具有的格局,过于急功近利,也缺乏根本的创新。

一个俄罗斯套娃,放在小孩子手里,可能就是一个玩具;放在一个聪明的孩子手里,就是一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如果放在一个智慧的成人手里,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放在一个军事家手里,可能就是一套战法;而放在一个富有创新意识人的手里,那就是一个Spark Of Idea;当放在一个战略家手里时,可能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局。

所以,要到那么多的用户呼唤着归来的程度,是要有一定格局和气度的企业才能做到的,缺少了这种品质,就不可能有那么高期望的影响力。一个产品,如果暂时无法替代,那么使用者也就能忍,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他们所期望的产品出来时候,或者是他们所用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产品回归的时候,他们就会毫无顾忌的抛弃他们本不想接受的这个产品。因为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而摒弃糟粕。反过来说,糟粕也就只能被抛弃。套娃在你们手中,该怎么发挥全在于你。

百度前员工曾有爆料,百度有不少老员工因为对现有的运营模式感到无望而遗憾地离开。不敢说百度会逐渐衰败,但是这个信号是很危险的。当大多数的用户都不喜欢甚至讨厌的时候,一根稻草也是可以压倒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的。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员工都不信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长久的,这是规律。良禽择木而栖历来如此,谈情怀可能更伤感情。现代社会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是一个将自我价值通过一个自己愿意奉献的企业所展示出来的。员工就是这个企业的皮肉,是动力的来源,而企业是这个骨骼,没有强劲的皮肉支护,所留下的也只不过是恐怖的骷髅,让人生畏。

对于这些曾经优秀的产品,广告收入收入固然重要。但是有数量众多的用户推动应该才是生存之根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抛弃了用户的产品又岂能苟活?尤其是在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严苛性的今天,商业模式的变革,技术驱动与产品驱动的转变,在长时间内必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把用户当一回事的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做的长久的,也注定是要一败涂地的,百度为首的国产搜索,也许正在悄悄接近这个危险的时候了。如果真的倒下了,那将是这些公司的悲哀。

注:此文并不是给某个搜索做宣传,也不是要针对某家产品,仅仅是作为一个用户,对市面上现有的搜索引擎使用后的一些感受而已,纯属个人观点。或喷或喜,人之常情,也欢迎意见不同的朋友发表讨论,本人幸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