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来源:东饰资讯网

这是阅读“得到”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践行版

完成四项工作:get、整合、践行、分享

正文约50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人人都有至少一次机会

本周主题: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文末有前9期主题的“一句话概括”,如果想要了解详细内容,还可以参阅前期文章。)

1 重要性

上一专题已经讲到“元认知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能力,它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元认知能力是更高层次的思考技巧”。

所以,本周的内容--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一切的一切,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就全是空话。没有有效的行动方法,就会导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在各类平台上读到大量的所谓的“干货”文章,它们对你有多大改变呢?为什么呢?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你有什么对策吗?

实际上,上面这些思考也是元认知能力的运用,其思考的对象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一个理论不管听起来多深刻,多让人脑洞大开,没有配套的行动方法,就是“耍流氓”,结果都是0。

下面的这些方法,不需要你再去学太多理论,只要直觉让你觉得有道理,那就抓紧去实践。等你有了一些经验再来研究它们为什么有道理。

笑来讲了提高元认知能力的三种方法:坐享、兴趣和反思。

(今天的内容确实写得有点多,因为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大半年来的很多实践都与这个元认知密切相关,这篇文章也算是我的大半年总结吧。)

2 坐享

“坐享”是第一种方法,是李笑来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目的是为了将这个行为与宗教划清界限,让它看起来更容易接近。

这个行为是什么呢?

佛教称为“禅坐”、“禅定”;
瑜珈中称为“冥想”;
道教称为“打坐”、“坐忘”;
儒家称为“静坐”、“内视”、“内观”;
连中华武术也有,也叫“打坐”;
……

不管这个词叫什么?各路“神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提高元认知能力。

作用机理:

通过主动地全神贯注,让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实际上,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处,并且开始主动不思考时,我们的大脑会比平常更为活跃,能够产生更多的连接。

当主动地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体上,这时元认知能力得到彻底的放松,放松到一定程度,元认知就开始觉醒了。这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吊诡之处。

当大脑放松到极致,元认知特别地活跃,乃至于会进入一种类似于梦境的阶段,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主动做梦”。

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一些你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想法,换句话说,你能够观察到自己大脑全部的想法。就像是黑客帝国中的Leo一样,你进入了思维的中心。

很玄乎是吗?实际上一点也不夸张,这只是在描述事实,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在证明了。

沃伦•巴菲特好像也对这种方法非常熟悉,他每天到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浏览新闻,也不是处理公务,不是看计划,更不是看股价,而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静静地望着天花板发呆……

这种方法与“坐享”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主动地将自己的思维放下。

在世界500强企业,通用、宝洁、塔基特、亿贝等为员工提供了静心冥想的硬件设施。比尔·福特(福特汽车)、瑞克·葛因斯(特百惠)等CEO对冥想大力推崇。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近三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冥想都被纳入讨论主题。世界政府首脑和商业领袖热烈讨论,甚至现场练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坐享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刻意训练方式,早就广泛被东方(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思考者运用,只不过最近几年才开始有完整的科学结果来清楚地解释它的作用与机理。

于是,先知先觉的各类精英,特别是商界精英、政界精英,已经开始行动了。

所以,坐享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大惊小怪,它只不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简单朴素的、非常有效的健脑运动而已。

不需要去神话它,更不需要去害怕它,每一个希望提高思考能力的人都应该去学会这项健康的运动锻炼方式。你越早接受它,运用它,越能享受到它带来的益处。

说了这么多,怎样刻意训练呢?方法很简单:

  • 找个定时器,定时15分钟(以后慢慢加长);
  • 选一个舒服的姿势(起初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 闭眼(有人睁眼也可能做到);
  • 缓慢均匀地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
  • 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了,再回来)

我从5月18号开始第一次坐享,到今天一共进行了97天。最近想专门写篇文章纪念100天,今天先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当习惯坐享后,那感觉简单是太棒了!

最开始,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冒出来不要紧,你追着这个想法再找回去,回到那个源头,你会发现原来我思想的源头在这里呀!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有联系的。

经过十多次坐享,我已经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了,每次坐享完成,都能感觉自己的大脑特别地清醒,像是刚充满了电一样。一旦开始,干脆停不下来。

第二,坐享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当你去真正去做时,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最多的是走神,特别是在最开始时,经常走神都好久了,自己才察觉到。随后还出现过容易睡着、姿式问题、脚发麻,等等。这些都是过程中的问题,总的方法是不要试图去控制任何东西,只要去观察、去体会就行了,启动元认知是一个过程。

为了便于朋友们学习实践,有两个具体的操作建议:

李笑来老师最后写道:

但,请相信我,这不需要天赋导师禀,这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只要认真尝试,最终所有人都能做到。

我每天清晨坐享,决定我当天是否坐享的只有一个因素:起床的时间。

3 兴趣

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而全神贯注就会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但并不是什么兴趣都有助于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兴趣分为主动的兴趣和被动的兴趣。

通常来说,阅读小说、玩游戏、看电影、看美剧,这些算是被动的兴趣。你在全神贯注的时候,实际上是被作者(或者编者、设计者)牵着鼻子走,你的注意力全在对方作品(产品)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元认知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放松。

主动的兴趣,是指那些必须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技能。比如,唱歌、画画、跑步、玩音乐、玩魔术、跳街舞、健身等等。这些兴趣的特点是,他们并不容易,你必须要刻意练习,主动地投入注意力和创造力,这与被动的兴趣完全不同。

大脑皮层因此形成了更多的沟回,更多的动作变成了下意识几个完成的动作,等结束的那一瞬间,休息完毕且精力充沛的元认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你清楚地认识到刚才的一切,幸福感突然而生,又因为元认知能力的存在,那幸福感格外强烈。

从这个角度上,上面提到的玩游戏、读小说等,也不一定不能成为主动兴趣,只要你遇到困难,不断通过刻意练习取得进步,它们照样可以成为主动的兴趣。

可以打个比方,被动兴趣是自由落体运动,你无需努力就可很享受;而主动兴趣像是爬山,也很享受,但你必须付出努力,才可能有所收获。换句话说,被动兴趣向下,主动兴趣向上。被动兴趣带来的幸福感持续时间短,主动兴趣带来的幸福感则持续时间长(底层逻辑是,你知道自己获得了成长)。

所以,找到一个能磨练自己某项技能的、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的,乃至于感觉停不下来的兴趣非常重要,甚至干脆是生命之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内容。

刻意练习与增加兴趣

这两者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进行刻意练习,很快就会碰到一个玻璃顶,实际上大多数人最终能够长期保持着自己的兴趣,基本上是因为下面这个正循环程序启动了:

有兴趣–刻意练习–做得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

当你突破了一个玻璃顶,对于这件事情的兴趣就会增加,并且促使你进一步去获得更大的成绩。

这个正循环一旦启动了,你多半就能够坚持去培养这个兴趣了,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全神贯注的快感。

兴趣与天赋

这一对关系也经常被搞混。很多人认为有了天赋才可能有兴趣去做。一个学友是这样说的:

兴趣和天赋完全是两回事,前者决定了你能做多长时间,后者决定了你做了很久之后能够达到的high点有多高。

我部分同意(我认为只要有足够正确的方法、足够的时间,high点照样可以突破)。

但这个high点与你有什么关系吗?我觉得更加重要的考量是这个兴趣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幸福感(也就是你对它的兴趣有多大)?另外,你的时间能否与这个兴趣吻合?你能在多长的时间内坚持这个兴趣?都是需要考虑的。

对我来说,跑步可能就算是主动的兴趣。当我跑步时,实际上大脑并没有思考什么急事,而是在感觉我的身体,感觉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脏跳动,跑完之后,感觉到非常舒畅,非常快乐。

刚开始,我还只能跑三公里。慢慢地,随着自己刻意练习,采取小步高频、稳定呼吸、降低抬脚高度等方法,我的跑步距离一直在增加。现在,半程马拉松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了。

4 反思

大凡有突出成就的人,必定有反思的习惯。毛泽东就是反思的榜样。反思是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最高效的手段。

反思相当于你不断用元认知去锻炼,而坐享和兴趣则更像是你在放松恢复的过程。

我觉得,坐享和兴趣更像是学习元认知的过程,知道元认知是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而反思,就是运用元认知能力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是在运用元认知能力。用是最好的学,所以反思当然就是最好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手段。

但反过来,如果没有坐享和长期兴趣的培养,反思的效果和深度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怎样反思呢?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记录。原因有二:

记录是反思的基础

没有人一次就能把问题想明白,而你之所以要反思,就是因为当时自己的想法不对,事后来补救,所以,反思的基础是你要知道你之前是怎样想的,这个想法不及时记录马上就会忘记。(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

记录提醒你反思自己

当时想不清楚没有关系,把有疑问的想法记录下来经常回顾,这个疑问就是在你的大脑里来回被思考。

今天明天可能想不明白,等到几天后甚至几个月后,你当读一本书或者与别人交谈时,可能有一句话就触动到了你,说不定你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

而如果没有记录经常来提醒你,时间一长,这个想法可能早就记不得了。

在最开始记录和反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特别地难,你可能总是在同样的一个问题上来回打转,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没关系,这是积累不够造成的。

就在这个反复打磨、反复修正的过程中,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也被逐渐锻炼了出来。

5 我的行动

关于行动,这次的主题实际上已经讲得很明确了。但我认为,长期坚持一项行动,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变成习惯。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我坚持下面的习惯:

第一,继续坚持坐享

现在时间保持在15-20分钟,慢慢延长到半小时左右。这必须有规范的作息时间来保证,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二,继续坚持跑步

为了增加学习时间,最近两个月大大放松了这个兴趣和习惯。下一步,仍然要坚持跑步,我这样喜欢长跑,要坚持下去。

合适的时候,也想养成一至两项其他方面的兴趣。这个兴趣是什么呢?可能是画画,有可能是写字,或者魔术、编程,这些我都有兴趣,但暂时还没有足够的精力。等有时间了,我会去培养一项,现在不急,时间永远是耐心者的朋友。

第三,继续坚持写晨间日记

写日记是反思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每天不需要太长时间,把自己前一天最成功的事情和最失败的事项记录下来。

然后,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以后怎样改进?

第四,继续坚持写作

关于写作,目前还做不到每天更新,但确实每天都在写。

准确地说是每天都在记录,把自己读书、经历的想法记录下来而已,记录的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思路。下一步还是要做到每天更新,通过输出的压力让自己坚持反思。

第五,保持专注

通过最大程度地全神贯注,使自己的元认知尽可能地保持放松,元认知能力就会不请自来。

友情提醒:

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能贪多。一次最好只练习一个,不要同时练习2个,3个更不可取,要学会克制。 欲速则不达。

我就犯了这个错误。年初开始,既想坚持写日记,也想坐享,还想写作,挣扎了半年多时间,直到前两个月才将前两项基本变成了习惯,写作仍有反复。


附:前期观点回顾

财富自由:一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成为领先1%的人,是财富自由的两个目标。

①注意力。注意力才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财富。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是注意力的三个大坑。

②付费。从价值顺序上看,注意力>时间>金钱。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③安全感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使我们困于永恒的当下。放弃一部分,才有可能长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信任、合作、勇气、智慧的本质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得到的……

④活在未来。预测-笃信-行动;尊重概率。

⑤贵人。专注于爱和成长就能不断遇到贵人。

资本。数量不计、时间不限、让人成长的资源都是资本。

⑦落后。我们对“落后”的感知很可能是错的。“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你是哪种?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

⑧多维竞争。多维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⑨元认知能力。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元认知能力是更高层次的思考技巧。


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欢迎交流,让我们共同成长! 如果对你有用,请帮我转发给更多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