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 来一场纯粹的阅读

来源:东饰资讯网

至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当这个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我陷入了反思。所谓的喜欢,是这本书对于阅读者来说有用还是这本书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书的种类参差不齐,我们是该抱有目的的选择还是纯粹非功利地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呢?回想近几年自己的阅读清单,有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有新锐作家的励志鸡汤文章,有思想独立的女性主义书籍,有简单实用的生活之道,有富有哲理的美学观点。林林总总看了不少,记住的十之有三四,运用的十之有一二。

我真正的阅读,开始于大学,直到2015年我才开始逐渐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然而,至今为止,在阅读的道路上仍然不得要领。

迷恋于跌宕起伏的小说精彩情节,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记忆褪去,记不住细节,想不起人物名字,依稀记得自己曾与它产生共鸣,随它流泪嘻笑。但是,当你用语言来描述这本书也只能告诉别人,好看,有趣,感人,故事情节很精彩,并不能将小说的情节向旁人娓娓道来。

潜心于时间管理的学习,也在一时脑热之后失去原本的那种动力,一碗鸡汤总有消化不良的时候,鸡血打多了也容易飘飘然。现在看来所用之处也寥寥无几。真是验证了那句话: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专注于女性自我修养的研习,读一本接一本优秀女性的自传和文集,从单纯的喜欢文字到崇拜一个人,关注她的生活点滴,读她读过的书单,去她走过的地方,看她推荐的电影。一遍遍告诉自己:她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看到她你就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己。合上书本,关闭社交平台,当你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一切又回到原本的模样,你还是那个你,如果没有行动与改变,昨天和今天依然没有变化。

倾心于断舍离和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却将理念变成口号,仍然容易被物欲左右,碰到不需要但很喜欢的东西,仍然会剁手购买;遇到工作忙碌的时候,无暇兼顾生活,依然会杂乱匆忙。

我不知道关于上述的问题是否也出现在你的阅读体验里,至少很多都在我身上发生过并发生着。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并不容易消化和吸收,吃得多了容易有饱腹感,反倒把营养都浪费。后来,我告诉自己要慢阅读,我开始放慢阅读的速度,不再追求数量上的持续,也开始反感那些在微博上打卡刷书,一开始就立志读100本书的博主;我开始反感阅读鸡汤文章,将阅读回归到纯粹的体验中,明确自己想要从书中收获什么,是文学修养的提升还是个人管理的进步,渐渐地对书有了挑选和鉴别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他人的书单,我开始尝试主题式阅读,集中精力在一个领域,这种系统的阅读会让我跳出阅读本身看到宏观的方向。

这些林林总总的阅读体验,是一个正在练习阅读的人的心声,我无法告诉你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但是,我想告诉你,经过阅读经过尝试你才能发现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类。《欢乐颂》里安迪说邱莹莹读的书是坏书,我不敢苟同,就像邱莹莹所说,即使她向安迪道歉,她也仍然觉得那些书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确如此,看书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就像女孩子买衣服,朋友只能是推荐,真正适不适合自己,还要自己亲自试穿站在镜子前的那一刻才清楚。不同阶段的人,在人生阅历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兴趣爱好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就好,读得多了,内心的体验感也会随之丰富起来,自然会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

就我个人而言,迄今为止给我留下印象极其深刻的书是《弟子规》《宋词三百首》和《道德经》。这些言简意赅的文字,优美富有旋律的辞藻,深刻而明了的道理,不能不让人欣喜。但是,学生时代的我最头疼的就是这些古人留下的东西,拗口的文言文,对仗工整的诗词,现在看来,这些真的是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喜怒哀乐浓缩成最简洁的文字,你对这种文字的表达不得不心生爱慕。

一场纯粹的阅读,不是按部就班地将名著经典通读一遍,而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