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朝皇宫

来源:东饰资讯网
image.png  清朝是秘密立储的,因此没有“太子”,更没有“东宫”。皇子的住所不能称宫,只能称所,位置在御花园东西两侧。康熙时皇子都住在东西五所,按规定白天到上书房念书、放学后回所,到成年后才给予封号,搬到内务府分配给他的府邸。 image.png
机构 说明
慈宁宫/寿康宫 太后居所
坤宁宫 皇后居所
养心殿 皇上居所
太和殿 金銮殿,登基/大典/上朝
乾清门 批阅奏章
景阳宫 藏书院/冷宫
文渊阁 藏书楼
宗人府 管理皇家宗室事务
南三所 东宫
东西六宫 幼年皇子居所
上书房 皇子读书之所
内务府 六库出纳
敬事房 房事管理
御膳房 食堂
太医院 医疗机构
国子监 中国政法大学
翰林院 中央党校
都察院 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大理寺 最高法院
文书房 秘书处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出来的都是准公务员。 翰林院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可参政议政,出来的都是部长副部长。 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实际上,其重要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翰林院 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国子监 进国子监,就等于进名牌大学了;鲤鱼跳龙门,需要纵身一跃。国子监的学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宗人府 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乾清宫 是后三宫之首,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紫禁城 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 故宫 ,意为过去的皇宫。明朝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颐和园 挨着圆明园,慈禧重修时占了一些原来圆明园的位置。圆明园未毁前,颐和园是圆明园的一个附属园林。

image.p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