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中把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比喻为大象。把我们有意识、控制后的思考比喻为骑象人。
大象是我们的自动化系统,它固化在我们潜意识当中,根据我们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力量强大,富有野性。
骑象人就是我们的控制系统,在面对问题时,它懂得理性思考、分析、抉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但在大象面前,骑象人的意志力就会显得渺小、薄弱。骑象人很难在违背大象意愿的情况下命令大象。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很清醒地知道我们此刻刷手机、追剧是不对的,也知道我们应该去做什么,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葛优瘫在沙发上消磨时间。这种自我分裂的感觉我们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次,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我就喜欢当一个废人,爱谁谁。自我受不了长时间两股力量的反向拉扯,就会屈从于力量强的一方,让自己的行为心安理得。
一个情商高超的人会在不跟大象的意志直接起冲突的前提下,富有技巧地分散大象的注意力,把大象安抚地服服帖帖。
一、不要责怪自己的大象
我们喜欢直接对大象下命令,如果大象不听使唤,我们就开始责怪大象:自制力真差、怎么这么笨、我这都做不到…这样只能让大象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让自我产生更多的挫败感。
很多时候并不是大象不听话,而是大象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好处或意义所在,任你口号响亮,我自我行我素!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鸡汤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原因,鸡汤只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事,但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去做以及如何去做。
即使自己心里很清楚件事是对的,但依然会不由自主地踏上错误的路。
所以,增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是调动执行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引导、说服心中的大象彻底认同一件事,与骑象人的目标一致,做事才会迸发出更多的激情,更积极向上, 这是做一件事的源动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转移大象的注意力。例如晚上睡觉前,把手机放在自己够不到的地方,每每想玩手机时候,就会嫌麻烦而放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睡前不玩手机,甚至睡前读几十页书的好习惯。
有时候大象就像是一个天性贪玩的孩子,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做引导,给他换个玩具,很快就又会喜欢上新的玩具。但切记打骂,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二、不要激怒别人的大象
我们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激怒别人的大象。
例如,我们经常性直接指出别人某某地方做得不对,别人的第一反应是责难,而不是友好的建议。责难就意味着攻击和对立,大象的本能反应就是开启防御模式,不但会产生抵抗情绪,还会自我强化所做之事的正确性,表现出来的就是抬杠、死要面子不认错。
一旦产生对抗意识,我们再想让他改正错误并有所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开个好头很关键,忠言逆耳未必利于行。
要指出别人做的不对的地方,正确的沟通应该先表示理解他的做法,卸下他的防御,避免激发他的逆反心理,然后再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探讨的方式引导、说服,从而实现低阻力沟通。
驭象人只能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自己的大象调转方向,跟自己同步,避免自己左右互搏,消耗内力。 同时也要避免跟别人的大象正面冲突,驯服别人心中的大象,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如此,才能身心合一,心动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