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庞德其人

来源:东饰资讯网

幼时看《三国演义》小人书,其中的一册叫《抬棺决战》,看得人惊心动魄,很是过瘾,两阵对圆,六七个士兵抬一口白茬子棺材,兀然出现于阵前。庞德一马当前向关于大声叫板:就咱俩,啷个死啷个进去!这阵势你说谁不惊骇?连关羽都不免几分惕然,打仗犹打架,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嘛。这场火星撞地球式的酣斗的男一号毫无疑问庞德,男二号关羽。二人怼撕的结果不用赘述,业已众所周知,以男一号死在男二号之手告终。关羽谁呀,武圣呢,也是正义的化身——《三国演义》之“义”,一大半的宝就押在关羽身上——岂可轻易胜之?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人。初平年间,投靠到马腾麾下,在平定羌民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并在阵前力斩郭援首级。每每交锋,时常冲锋在前,勇冠三军,后随张鲁投入曹操麾下,在保卫樊城的战斗(即抬棺决战)中,用箭射中关羽,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关羽所擒,因拒不投降,被关羽所杀,成就了其忠勇之名。《三国志 庞德传》记载: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如此看来,“抬棺决战”真非虚张声势,还就是不惜一死的信念来的。

《三国志》里,庞德被杀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羽谓曰:“卿兄(庞德胞兄庞柔)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曹操)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其实庞德不只两个儿子,而是四个。曹丕即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老大)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三国志》)

通俗小说里,绿林好汉被官府斩首时经常有一句话——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意思是,老子已经有后(包括妻子怀孕)了,我儿子会继承我的意志,跟尔等没完,你等着。此细节看来并非完全虚构。庞德被杀四十年之后,其子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算报了父仇。在《三国志  蜀志》里的记载是:“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以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杀我爹,我说你全家。

历史的真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庞会可真不能算条汉子,当初关于杀庞德,那是在战场上——现在拳击比赛,尚需签一纸对对手免责条款呢——而今庞会杀的却是手无寸铁的妇孺,且在战争平息之后。这么说来,庞会比起乃父庞德,其忠勇风标还是差了点。

再回到庞德。庞德死后,得到的正面评价颇多。

其中陈寿(史学家,《三国志》作者):“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周苛谁呀?刘邦的追随者。汉四年,守荥阳,周苛斩魏王豹。后项羽攻破了荥阳,宁死不屈,被烹杀。

南宋经史学者王应麟:“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则有魏樊城之庞德。......之人也,英风劲气,如严霜烈日,千载如生。其视叛臣要利者,犹犬彘也。

罗贯中诗: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生当立金銮,死尚披铁铠。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载。南安庞令明,日月竞光彩。

既然“日月竞光彩”,那么也该有点“义”的成分吧?而罗贯中创“演义”一词(在罗贯中之前,怕是只有“演绎”而无“演义”的),作《三国演义》,除了讴歌关羽外,像庞德这样的硬汉子,大抵也是对“义”的缘故小诠释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