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谈道教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中国传统文化是受儒释道三家共同影响而成的,其中道教最为广博也最为神秘,从古至今引无数人一探究竟,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中国人不懂道教不足谈文化二字。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创始人叫张道陵,后人称之为张天师,彼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们纷纷投靠不同的组织以求自保安身,其中以“五斗米教”影响最大。正是这个需要交五斗米才能加入的民间组织后来经过不断演变,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血脉,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本土宗教,涉及到了中国人思想行为方方面面。

       道教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文化之根《易经》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更早的上古时期中国人已经有了对大自然的认识方法,通过对天象及大地不断变化的现象的观察,总结出了阴阳八卦的思维逻辑,认为大自然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面,双发都在不断地朝对方的方向发生演变,在大自然中存在着一个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规律,后来被老子的归纳“道”。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是我国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传世。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不做违背自然的事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对自己的修炼来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与意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是以阴柔的一面来入世。在教人向善热爱生命方面与儒家的观点很相同,不同的是儒家主张积极进去有阳刚的一面,在八卦中是以乾卦来体现;道教主张以退为进顺势而为有阴柔的一面,在八卦中以坤卦来体现出来。

       道教是以老子的思想来作为立教之本,用《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指导着发展壮大,遵循“道”的原则来突破生命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为最终极追求。道教以“道法自然”为理念,以济世救人为宗旨,自创立以来一直是教行合一地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对中国人生活思维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养生,包括

食饵(补药、补酒、药膳等),

武术(以柔克刚以静致动的内家拳法,如武当派)

筑基(以控制精气神健体为目的的打坐)

玄典(以学习老庄思想为修身养性目的)

符咒(以通灵修炼的法术辟邪镇煞)

二、医疗,

包含方剂,针灸,灵治(掌握心理状态的心灵资料)。

三、占卜,

       算命,以出生时间结合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为理论的算命活动;看相,以观察人的面相、手相、印章相、家相、墓相(风水)来判断吉凶;

       测字,以人名字、店铺字号通过五行原理来判断好坏等等。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认为人通过修为以后成为神仙生活在天界,因此道教供奉的神仙成千上万林林总总,其中著名的神仙有伏羲、女娲、皇帝、老子、庄子、诸葛亮、关羽、孙思邈、吴道修、钟汉离、张三丰、吕洞宾等。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是初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的节日。

       谈宗教不能不谈生死问题,这是一切宗教的终极命题,道教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与源自印度的佛教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往往有人说佛道不分家。

       儒家认为生死由命,不必深究死去的世界,而要注重生的意义,“敬鬼神而远之”。但并不排斥“命”的存在,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将很多事情归结于命,生死也不例外。孟子更是直言人生的长短好坏都有定数,均由天命。这便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宿命论,在中国几千年前已经扎下根基,而我们的唯物主义不过才百年历史,其中孰真孰伪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

       佛教与道教的灵魂说有相同之处,佛教认为人死后如果不能马上转世将会有一个“中阴身”,这个期间如果能做佛事念佛经超度逝者灵魂可以使他找到好的机缘升华到一个好的境界。时间一般七天为一周期,俗称做七,最好是七七四时九天,因为佛家认为此时的亡灵是有感知的,甚至比生前更加敏锐,可以接收到来自家人的祝愿。

       道教对于生死问题是立场鲜明的,认为生死就像黑夜白昼那样自然存在,交替不止首尾相连,人生不过是短暂地存在,死是向大道本体的回归,人活着是因为有“气”的存在,人死是因为气散而死亡。人体中存在一种可以供气游动的通道,中医称之为经络,一旦经络瘀堵就是人生病的原因,因此道家养生把呼吸气看的很重要,认为宇宙中存在“精气神”三气,顺气而生逆气则死。

       道教认为人有现世与来世,肉体和灵魂是两个事情,人活着灵魂附在身体,人死了肉体消亡,灵魂则要接受阎王的审判,要经历鬼门关、黄泉路、奈何桥、孟婆汤等环节然后重新投胎转世。《度人经》是为去世的人而写的,被尊为道教首经。通过对逝者诵读此经以求降福消灾羽化成仙。

       道教正是不回避生死也就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希望通过养生、修炼等方法来提高生命的质量,最终成为超越生死的真人、神仙,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很多理论经典,其中著名的有《太平经》、《抱朴子》,并间接地产生了中医、武术、炼丹术等其他独立的学科体系。

       道家主张回归生命本源的智慧有时近于巫,《阴符经》是依据天地阴阳合一的《易经》理论产生的,用于领会万物的生杀法则,提示人们参与天机生杀的变化掌握时机来安身立命,《道法会元》是关于道教符咒的秘法典集,肯定人神合一,运用通灵的能力来代天行道。

       道教作为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也有歪曲甚至糟粕的地方,这是难以避免的,关于道教的书籍经文也不计其数,唐以来无数帝王将相都以道教为精神依托,在明永乐年间由国家出面专门编辑了关于道教典籍的丛书《道藏》,使道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道教的影响力还发展到国外,其中日本的神道教,韩国的天道教,越南的京台教,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道教都是直接来源于中国道教,《道德经》的发行量目前是仅次于《圣经》的书籍,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在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尔根据老子阴阳学说思想提出了辩证法,这东西方哲学的相互融合的结果。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崇尚唯物主义思想,但我们对宇宙生命的本源的探求心是一直没有改变的,道教外在的表现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表象,其内在的出发点是穷宇宙造化之源,明万类消长之理,是集哲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问,其形其理浩渺深邃波澜壮阔,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察。

                                       吴秀生

                                     2017 11 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