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爸妈会死?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文 小驴

图片 来自网络

01

2016年的父亲节,我奶奶去世了。

我的父亲,在一个属于他的节日,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母亲。

我爸没有哭,即使他没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他只是将手放在奶奶的眼睛上,弯着身子,哽咽着在奶奶耳边说了一句:“妈,你走好啊!”

他在告别,与自己死去的母亲和拥有母亲的前半段人生告别。

从此以后,他的人生没有来路,只有归途。

和奶奶告别之后,我爸爸和叔伯父们都没有流泪。他们必须得强打精神安排接下来的葬礼。我在旁边看着,觉得生活太过残酷,给了你重重一击,还不许你哭。

《请回答1988》里的一段话说:“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是真的,他们会疼,但不能喊痛。

02

奶奶去世以后,我一次都没有梦见过她。我很想在梦里见一见她,和她说说话。可她不肯,她不肯来我的梦。我很想问问她,她会在未来的哪一天带走她的儿子,我的爸爸?因为在她去世以后,我突然意识到,有一天,我的爸妈也会死,而我也要和现在的他们一样,不能哭。

我们的人生中,大概没有人跟我们聊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忽略它,无视它,规避它,好像死亡真的不存在一样。我们忌讳死,我们是连过春节说死字都不允许的民族。

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过于残忍,我们人性中怕疼的一部分总是下意识的回避。用“过好当下最重要”式的理由掩盖我们内心的惶恐和疼痛。

是呀,我们还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爱,怎么会有一天,他们将不再?

可正是因为残忍,死亡才有了意义;只有想明白死亡,才能看清楚生命。

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03

听到妈妈说张爷爷去世了的时候,我很震惊。张爷爷年纪不算很大,身体也很硬朗,每天潇洒的骑着摩托车在村里给人看病,正是日子过的最无忧的时候。他是在凌晨的时候走的,连人带车卷入大货车的轮底。

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有一具残缺的尸体。

“谁能受得了,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现在人就没了。”

妈妈在电话那边感慨,我却说不出话。

我恐惧于生命的脆弱。

过了几天,张爷爷之前一直呆在上海的儿子发了一条朋友圈——仰天长叹问悲空,家门不幸父先行;今生未尽为儿孝,来世再续父子情。

后来,我和他聊天,他说:“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愿意用我10年寿命,换陪他一天。”

可惜,如果不会出现,时间不会回头。

04

马薇薇说,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我发现,身边几乎所有经历过重要亲人死亡的朋友,都会后悔。他们后悔和父母的争吵,也后悔没有多陪父母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说如果那时,他们都会说早知今日,他们也会劝诫身边的人好好珍惜父母还在的时间。

他们知道那种没有来得及好好告别,没有珍惜每一个相处瞬间的痛苦。

那些温情的画面和纷乱的争吵,永远地停留在了死亡面前。人死了,没有人会听你的如果,也不会有人原谅你的愧对。而这,就是我们思考死亡的真正意义——练习告别、珍惜现在。

思考死亡会触发我们爱的本能。

就像奶奶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每次见到爸妈,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我特别害怕,害怕他们会死。我只有更爱他们,只想加倍的对他们好,倾尽我的一切,只有爱才能平息我内心的恐惧。

05

斯琴高娃在《朗读者》的节目中,为去世的母亲朗读了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全场泪流。

她在朗诵结束之后说:“我们大家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们有的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如果你们的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的爱他们,好好的伺候他们,好好的哄哄他们。别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话,后悔来不及。

不要再把死亡当成是一个很遥远的世界,那是每一个人最终的归途,包括我们的父母。

把每一次和他们的拥抱都当成是一次告别,把每一次和他们的相处都刻成记忆相片。

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走了,可以用这些回忆,来填平内心疼痛的深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