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美国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的时间,死亡人数不完全统计高达120万,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家园和家人,创伤无处不在,整个国家在战争的阴影中失去的不只有生命,还有失重的灵魂。
伊拉克战争纪实画面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从一战以来,我们的文明社会被逐渐瓦解。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们窝在自己的狭小空间,整天活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靠着假象麻痹度日。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难道不好吗?我们平安活着,在自己的世界活出精彩的模样。是的,这可能也是生命的价值,正如斯诺登所说:我只做了我认为对的事情。很可能像斯诺登这样的人并不多,但他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要高举亮光,平和地行走在这个世界。
斯诺登访谈凯瑟琳·冈,一个受雇于英国情报机构“英国政府通讯总部”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一位女英雄,因揭秘了美国向伊拉克开战需要博得联合国内更多国家的投票信息而被捕入狱。
对于政治惊悚片,我其实并不钟意,但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故事?那是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更多的信念感。
凯拉·奈特莉饰演凯瑟琳·冈凯瑟琳便是那个理想主义者,我们不能以卑劣的角度来看待她的行为,太过于“白莲花“和“圣母心”,这都不是我们需要去称赞的,我常认为有些人必定要承受比别人更大的压力,那是他们的使命感。
我很佩服凯瑟琳,亦或者斯诺登,或者艾伦·图灵,是他们驱使我们的内心深处得到了光明。
《模仿游戏》中的艾伦·图灵在加文·胡德拍摄《官方机密》之初,他其实并不想歌功颂德,所以在他的描述中,凯瑟琳的形象更接近于一个普通人,她不是什么伟岸的人,也并未做什么丰功伟绩,包括揭秘信息,被视为“叛国罪”,也单单只是她所说的:这场战争可能会导致无辜的平民百姓死亡。
导演加文·胡德如果角度对换,我们的同理心会允许我们踏出这勇敢的一步吗?凯瑟琳做到了,她揭露了谎言,站在法庭上,她也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罪。可是国家和政治,并不是常人能够左右的,当她被无罪释放后,得到的并不是公正的审判,而是当权者的政治选择,这终究是一个冷酷的世界。
《官方机密》的构成,一切都很严谨有序,很多人觉得失去了趣味性和创意性,但这样的“老套”却正是现代世界的人们所需要的。
加文·胡德在语境中既没有放大凯瑟琳的成败,也反传统式地制造了一出无高潮的法庭戏,这是电影中最为精彩的一幕,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涌不断。
而那些默默在背后抗议战争,帮助凯瑟琳的人,其中有记者、有反战人士、有律师、有机密人员,他们都在无形地结成一种庞大的力量,让我们清醒地看待整个世界的迫变,在墙外,战火连天,而墙内,却也波涛汹涌。
与其说这是一部凯瑟琳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部群像纪实性电影。
群像戏码颇为突出,为整部电影带来真实的可信度在电影中,我们屡屡可见凯瑟琳个人生活状态,这是我们在真实的世界中所看不到的,她的确就是一个普通人,和自己的移民丈夫生活在一起,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而当她决定揭秘美国的谎言时,她首先想到的,并非自己的安全,而是事关世界的衍变。
这让我想到斯皮尔伯格的《邮报》,同样是政治题材电影,两者都有着反高潮的情节,导演一再强调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而非真正的结局,也意在告诉我们,他们并非圣人,他们的选择,只是出于信念和使命。
《邮报》《官方机密》无疑是2019年度最被隐藏的一部电影,很高兴能够看到导演们选择这样的题材选择拍摄,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环境仍旧需要正义感,另一方面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自身残缺的一面,那些残缺并不是指我们需要像凯瑟琳那般去做任何正义的冒险,而是我们要保持光亮的心灵去应对任何一种困难。
结尾处,凯瑟琳的真实影像被释出,当人们问她:“如果再发生这一切,你还会这样做吗?”
她坚定地回答道:“我毫不后悔。”
真实的凯瑟琳·冈也许这个世界存在很多虚伪和谎言,但正义永不会迟到,决定我们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相信那些高举火焰的人们,会照亮世界每一处阴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