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效学习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来源:东饰资讯网
有效学习的正确方式,你做对了吗?

今天,我又把《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经典老书拿了出来。打算认真再学习一次。老实说,看第一遍的时候,它给我的感觉只有枯燥,难懂四个字。按照作者的话就是水平相差太远,所以就暂时放弃了。

但有的山必须得登,有些河必须得过,有些书必须得读。以为可以偷懒躲过去,往往饶了一圈,还是得面对。

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本书还是得啃!

没想到的是,第一章就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扰——为什么书读了不少,却没见有什么变化的原因!

书上说,阅读有两个目标,一是获取资讯,二是增进理解。获得资讯就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增进理解,则是,本来不了解,但经过努力使自己理解了。

这里所说的理解,是指你经过阅读,让自己有所启发。就是除了要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获取资讯),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这里要加进思考)

总结起来就是,很多人只是在获得资讯,却没有增进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思考

而我以往的阅读大都是获得资讯而已。把本应该增进理解的书籍当成消遣娱乐的小说来看了!

那些只是记住(摘抄)金句,而自己没有加入思考的,本质上跟我一样,只是在获取资讯,不会增进理解的。


在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读书,并不一定要有大块时间,读完整本书才有用。而是哪怕只读一个片段,我们加入思考,联系经验,应用实践,那么比读完整本书,却不思考有用得多!

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就教了我们如何让阅读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如何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方法。

容我简单地介绍一下:RIA+便签读书法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RIA三环节:

R=Read,阅读原文片段

I=Interpretation 引导促进(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A=Appropriation 拆为己用(分为A1和A2,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便签读书法(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就是: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做上标记。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增进理解。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或身边人的经验,通过反思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总结起来就是:阅读→复述知识,增进理解→联系经验→应用实践。


两本书都告诉我们,阅读不只是单纯的接受,而是要互动,要思考,要应用。

这同样应用于网络微课,微信文章等。重要的不是文字多少,内容优劣,而是有多少你可以通过思考和应用,转换为自己的知识。

有的人通过一句话,一篇文章改变一生。有的人书读了一箩筐,却依然没有变化。这或许就是没有加入思考和实践的原因。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他老人家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所以说,不是看你书读得多不多,而是看你有没有加入思考。光读书不思考,哪怕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阅读→思考→实践。这才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