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我国的历史进程,社会生活的不断演变铸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精神文明。
从夏商周起,直到“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成长定型,华夏百姓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统治时期遭受了很多帝王宦官横征暴敛,上缴政府苛捐杂税等无情压制。
所以,“穷怕了”和“胆子小”是中国百姓无形培养出来的奴性通病。
长此以往,也就渐渐诞生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的制度——计划生育。
我国政府的社会宣传和政策通告为此不遗余力,社区也大力普及民众了解优生优育的好处。
甚至在城郊乡村的空白墙壁上也尽数涂写“少生孩子多养猪”“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的广告语。
以上各种计划生育的花样无非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换句话说,即通过这类方法从本质上扭转国民陈腐的生育观念。
祖祖辈辈过着饥寒交迫的困苦日子,子子孙孙听着父辈回忆的艰辛岁月,人们心中难免会害怕饥荒、瘟疫、战乱引发的生灵涂炭一朝殃及自身。
然而传宗接代却是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根基,所以即使自己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中国百姓们还是会坚持生养报效国家。
可是饥荒瘟疫最容易大批量地死人啊!当时没钱没力没科技,就只剩一个办法保留民族血脉了——只管生!
于是,当年家家户户生五六个孩子实属一般,猛生八九个的亦算寻常。
因为害怕自家孩子会饿死病亡,只生一两个防老缺乏安全感,所以年轻父母们就趁着能生不顾其他。
可惜事与愿违,那时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层次太低,一面不停猛生而另一面连续夭折的情况也很常见。
但百姓们仍坚持用这种方式生儿育女,中华民族的子孙血脉才得以延绵不绝至今。
反而言之,古代百姓一代又一辈的养育子孙,却并没顾及后代的感受,也就是“越穷越生”这一说法的罪恶之源。
人越穷,就越想翻身,就越需要靠山实现自我拯救。
于是就多生多养,能养活就指望着靠儿女致富,就算养不活也不缺那一两条人命。
穷人在穷极之时最容易偏激,所以有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渴求生存的极端自私与心理固化使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可怜孩子却不知他们的出生就注定只是一场延续家族血脉的困局。
所以,在生存环境越恶劣简陋的地方,人们就越能生,以求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生活目的。而在生活条件日渐充裕,人类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的文明环境,人们就会自然减少生育,从而达到出生率回稳为负的理想状态。
原始部落和封建族群的陈腐观念,让他们认为多生就能改变穷苦,然而越生越穷的现实后果,也让中国的计划生育成为代表物极必反的典型事例。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为负造成的经济重担也会延缓社会发展,所以西方政府反而鼓励民众多生多育。
近年中国严打越穷越生的人口计划,也流传着父母对此失责的社会舆论,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的关键根源。
早日摒弃像“多生孩子就能早日脱贫致富”、“孩子理应替自己完成人生梦想”、“老了指望孩子养老送终”的错误想法,才能从根源上批判和杜绝此类陈旧腐朽的中式生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