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造力—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来源:东饰资讯网

什么都不做,是一种消极自由,是一个人在彻底失去权力空间时,对自己做的一种自我保护。在有选择空间的情形下,一个人不必让自己陷入到这种状态。

说到这儿,我想到我的多位来访者和朋友,他们作为成年人,貌似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但回忆中他们又分明记得,自己对很多事情上过心,但是都被过于控制的父母给破坏了。

例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她爱好钢琴,结果妈妈就督促她弹钢琴,总拿着一根鸡毛掸子坐在旁边,如果她弹不好,就打她一下;妈妈还制定了严苛的时间表,最终她对钢琴彻底失去兴趣。

她还曾经喜欢跳舞,但是妈妈给她报了兴趣班后,同样严格地督促她,最终她也失去了跳舞的热情。

在我讲课谈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总会有人对我提到一些著名的虎妈案例。例如有一位虎妈为自己两个女儿设置的十大戒律,甚至是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但这只是表面看上去的情形。这位虎妈为两个女儿聘用了美国老师进行教学,而这些老师总有办法让孩子们和事情建立起丰富的感觉联系。

整体上来说,在父母严苛管控下训练出的孩子,很难具备天才级的创造力,因为父母的入侵会激发孩子的反弹,结果孩子会在自我1中构建自我保护之墙,而且孩子的很多能量会被损耗在和父母的对抗中,于是不能体会到当他们忠于自己内心时的感觉。忠于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内在有一个通道,通往更大的存在。

重复感

当你不能体会到这种“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感觉时,你就容易陷入到职业枯竭的第二个原因,由于重复而导致的厌倦中。波特认为,当工作陷入简单重复中时,职业枯竭也容易产生,因为这会导致厌倦。

为什么重复会带来厌倦呢?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定律:各种事情带来的刺激度,都是在初次刺激时的兴奋度最高,兴奋度逐步下降,如果后来陷入了简单重复,那就会带来厌倦。例如,高考前的复习,如果次数太多,就会带来厌倦。但是,如果你能因为重复学习,而不断和一件事情建立更深的关系,这时你会体验到相反的感觉,进而产生心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