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
故事其实是在讲述一件或者几件事,或真或假。
举例子和讲故事的区别在于,故事饱含感情色彩和感官细节。故事将细节、人物和事件整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要强于其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一张由人和马组成的画只是一个例子,而毕加索的画《格尔尼卡》却是一个故事;说“贪婪导致了国王的麻烦不断”是个简单的例子,而说“国王迈达斯的手可以点石成金,触手所及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金子,这满足了他的贪婪,却导致麻烦不断”,是一个故事。
有的人觉得,应该对隐喻、类比和故事加以区别。我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去影响他人,而不是做学术上的区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作故事。好听的、能打动人的故事,无论是来源于你的经历、想象、文字资料,还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第1章中提到的6个故事的素材。
P42
故事比事实“更真实”,因为故事是多维度的。就如公正、诚实和真理同样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很难在法律、统计数字或者事实中被表达出来。
事实需要有时间、人物和地点为背景才能变成真理。故事囊括了时间和人物──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代人,涉及一个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事件中还有人物、行为和后果。而故事中的地点告诉了我们它在哪里发生。
即使一个故事并非字字真理,但它也体现了一种真实。因为故事里的时间、地点和思想全部被编织成了一个整体。
故事可以兼容复杂的冲突和矛盾。
P43
故事能在听众的思想中发展并成长。如果是一个好故事,你就没有必要纠结于如何维持其生命力。它自然会在你的听众的脑海中重述和回响。
无论你是想让你的员工、同事、老板、配偶、孩子,还是社会大众去开始、停止或者只是去思考某件事,故事都可以帮助你触及听众的内心。而当你的听众看到了你故事中的真理,他们就会想看到更为深远的目标,就会随之采取正确的行动去实现它。
「I,重述知识」
故事比例子有更多的情感传递与感观刺激。故事比事实更加多维。例如“真诚”,事实的描述也要依托于故事。
故事将时间、地点、理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
故事产生之后,自有其内在的生命。并且故事会不断遗传、变异,通过听到故事的人而流传下来。
「A1,激活经验」
曾仕强教授的课上讲过一个故事:
在山东曲阜,有一天一个人去找孔子。可孔子这个时候不在家,只能由弟子接待。客人问弟子:一年有几季?弟子答道:一年有四季。可客人硬说一年有三季,并且愿意和弟子打赌,谁错了就给对方磕三个头。争论不下之际,孔子回来了。弟子忙将下午的情况向孔子进行了汇报。认知孔子看了一下客人,慢慢地说出了一句:一年有三季。弟子疑惑不解,没办法只能给客人磕头。
等到客人笑呵呵地离开之后,弟子忙向孔子说出自己的疑惑。谁知道孔子回答:你没看见那个客人从头到脚都是绿的吗?他根本不是人,只不过是一只蚂蚱而已。他春天出生,到秋天就死了,要是我回答一年四季,那我们要争论一晚上,还争论不出个结果来。
道理:
1.夏虫不可语冰。
2.因材施教。
「A2,规划运用」
去年十月份,我路过一个小区。注意力被小区外围观的人群所吸引,目光顺着大家注视的方向望去,我看到一栋楼的平台边上坐着一个人。那一天下午本来计划在咖啡馆里面偷闲的我,却卷入了这个事件,参与了五个小时的危机干预,并成功救下一位意欲轻身的母亲。为什么我会这么做,因为我是湖北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的志愿者,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叫汪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