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来源:东饰资讯网

1.

十几年前,在北方乡下的一所学校里,有一个少年。

别的同学在写作业,他在画葫芦;别的同学去打篮球,他却在操场种下了一排葫芦。

傍晚,鸟儿站在土坯墙上叽叽喳喳;一只蜗牛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刚给葫芦浇完水的他坐在墙下殷殷地盼着葫芦长大。

凉风吹拂,他脸上漾起的笑容里,洒满霞光。

谁曾想到啊,这样的画面竟是上天早早为他绘制好的人生蓝图?

谁曾想到啊,那一天天黏着爷爷坐在门槛上学刻葫芦的童年岁月,竟隐秘地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

谁曾想到啊,多年之后,他竟能把一个个出自他手的葫芦远销天涯,且价格不菲;他靠着葫芦雕刻为家乡几百人提供工作,更让远近乡邻的残疾人有了安身立命之手艺!

谁又曾想到啊,一个葫芦,竟使他成为家乡之骄傲,作为全国1529名团代表的一份子,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一年,他方才而立,却已大匠运斤,大器初成。

他是宋朋杰,陕西合阳洽川人。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2.

我常说我是一个口拙又寡言的人,但初见宋朋杰,他比我话还少。可他不用多说,只要一低头拿起葫芦开始创作,那种专注,投入,娴熟,浑然忘我的境界,胜过千言万语。

我想,但凡亲眼见过宋朋杰雕刻过程,亲手触摸过他的匠心独运,亲身感受到他对葫芦雕刻手艺的敬畏和传承的人,一定会记住他,甚而被感染。即使他不曾与你多说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满舌生花的人,可在他的口若悬河中,一转身,你就忘了他曾说过什么;另一种是静默寡言的人,可偏偏在他的一偶宁静之中,你惊喜地捕捉到一束辉耀的珍贵。你甚至忍不住要做点什么,使他被更多人知道,因为你不忍心璞玉蒙尘,良驹藏厩。

有天晚上,我在微信上和宋朋杰聊天,听说,去他那儿的学徒都是管吃住的。

我开玩笑说:“等我哪天没饭吃了,就去找你学手艺。”

他大概没听出来,语重心长地劝我说:“学做葫芦不容易啊,而且不赚钱的。”

我听出他言语中的苦涩和滞重来,我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尴尬无奈没落之境地。

我想起电影《百鸟朝凤》,想起72岁高龄的吴天明导演,他为修改剧本闭关一个月有余,时常一边创作一边痛哭流涕;想起制片人方励的那一跪…

皓月当空,我坐在书桌前,心被揪了又揪,百感又千思…

我懂,我感同身受那一跪,有多深重?以及究竟承载着什么?

就像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心里清楚,阅读量不会很高,所以我失眠。

在很深的夜,我跟朋友说:“我忽然很自责自己不够优秀。如果我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读者,那我就能让这些手艺人和他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我想帮他们宣传,我想为我的家乡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做点什么,可我的力量那么微薄!

向来无欲无求的我,第一次想要去努力去奋斗去把一紫江湖发扬壮大!就算不为别的,也为了往后在江湖闯荡想要出手相帮时不至于因武艺不精而一筹莫展。

人为什么要努力要强大?为了不让自己有一天站在爱莫能助的挫败中。

这个理由算是一种吧。

说来也神奇,《百鸟朝凤》的拍摄地点在我的家乡合阳洽川,而宋朋杰,就生在长在洽川。

葫芦灯作品

3.

《百鸟朝凤》里有句台词: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

这句话涵盖了整部影片的精髓:匠心与传承。

宋朋杰,作为洽川葫芦雕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用整个青春在一笔一刀地诠释着这四个字:匠心,传承。

要从哪里说起呢?

上学时期的宋朋杰成绩平平,当时他姨和姨夫在学校当老师,发现他对绘画和葫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天资过人,于是因材施教,着重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有一年,偶然中在电视上看到山西省有人做葫芦很厉害,宋朋杰想去学。可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农村,人们的观念里只有考大学才是正路,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家里没人同意他去。

最后,是他姨和姨夫说服全家人,领着他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因为在那时,只有他们看到他身上有着天赐的才华,若不发挥出来,就太可惜了!

那年他才18岁,从没出过远门。

家门口的那条黄土路上,他跟着姨和姨夫踉踉跄跄地一步一回头,他在前边哭,妈妈和奶奶在后边追着哭。

但也终究是走了,就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

姨和姨夫带着他,一路奔波,一路寻找,找了很多地方,才终于找到那位雕刻大师,但人家不收徒弟。他们费了很大功夫,最终他才拜了第一位师傅。

在山西学习时,因为饮食习惯不同,时常饿肚子。冬天很冷,他把所有衣服,连袜子都盖在被子上。师傅家也是农村的,他一边学手艺,一边胼手胝足地帮师傅干农活。

他先后求学于山西,天津,湖北,山东…… 刻苦研习葫芦雕刻技艺,真正由心及手的体悟,钻研。他的技术不断精进,终于学成归来。

学成归来几个字听起来多么气壮山河,意气风发,可个中艰辛,却不是能用言语能描述出来的。

宋朋杰与一紫

4.

回来后,他倾其所学,苦心孤诣几个月做了一批葫芦。

可以说,他的作品不仅仅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深意,更是不落窠臼,充满匠心与创新。

然而,艺术与现实世界隔着沟沟壑壑。艺术世界里只需保有激情和灵感,专注和情怀;而现实世界则要在清苦的跋涉中谋得生存,在承受生活的粗粝和冰凉的同时,保护住那份艺术情怀。

这是艺术家不同于常人的难处。

这个现实世界对艺术家从来不友好,它毫不留情地朝宋朋杰泼了冷水:他做的葫芦卖不出去。跑了很多地方,都没人要。在家乡的小县城,也没人懂得欣赏这样的艺术品;更没人愿意为之赋值。

一盆盆的冷水向他泼来,没有人支持他,没人看好这条前途渺茫的路。就连从小教他做葫芦的爷爷也劝他:“孩子,靠这个没法子生存啊。”

爷爷甚至怪罪支持他的姨和姨夫:“当初就应该让他上大学!看看现在……”

可即便是被爷爷埋怨,他的姨和姨夫依旧始终如一地支持他。

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

宋朋杰幸运,他有姨和姨夫这样的贵人,从他懵懂的童年,就看到他身上的那团火光。

后来,他还遇到了一个人,李菲。

她走过来,陪他一起,从他叫什么名字,后来,有了一切。

她成了他的妻子。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5.

2010年的春天,春水潺潺,万物勃勃,桃花灼灼地开。宋朋杰的生命线也迎来了峰回路转。

在李菲舅舅的推荐下,他们去了西安文博会,这一次,他带去的葫芦作品销售一空!这无疑让暗淡沉寂中的他看到一抹希望的星火!同时,他也深刻地感受到:要想作品走出去,先得脚步迈出去。

他们怀揣着2000块钱,来到西安,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艺术情怀是浪漫的,可现实却是最磨人的。如果生活能够从此顺遂下去,那就不叫生活了。

在西安的日子,最难的时候都揭不开锅,真的是举步维艰。和他一起学做葫芦的那批人,有人去当了老师,有人去开了挖掘机…

也是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想和艺术情怀又算的了什么呢?早就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在日甚一日的现实逼近和压力下,有谁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苦低下头来沉下心来不问朝夕世事地朝前走?

宋朋杰能。

在渺茫无望赤贫的当时,又有谁能经得起生活的磨砺和漫长的虚耗,来等待一粒河蚌中的沙粒变成璀璨夺目的珍珠?

李菲能。

所以,我们看到的“幸运儿”,并非上天偏爱了他们,而是他们不曾辜负上天。

宋朋杰跟我聊天时说:“那时制作葫芦的原材料都是从家里捎来,我们去车站取。有一回,家里捎来四麻袋葫芦,我不好意思提,我媳妇她就提着两大麻袋葫芦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跟着。然后挤408路公交车,再倒车…她不怕苦,也不怕别人看,就那么一直不离不弃地支持我。”

她白天上班,晚上摆地摊,硬是用自己的工资和每天摆地摊的几十块钱,养活了宋朋杰的艺术梦!

在这个阶段,他还有一个贵人,就是李菲的舅舅,他不遗余力地帮他们宣传,销售。慢慢的,订单多了起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辞了职来帮他。

我想说:你好幸运啊,有妻如此,亦有贵人护佑。

就像梵高有提奥。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6.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从家里运输原材料也越发频繁,一来极其不方便,二来他们两个人也忙不过来了。

她说:要不就回家吧,带动村里的一批人来做。

他说:没干成事,不回去!

最终,她还是说服了他。

2013年他们回家乡成立了合阳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最初只有7个人。

如今,他带动着家乡的200多个人将葫芦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名气做出文化来!他被多家媒体采访,被赞誉为“合阳骄傲”!他身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耀眼标签,但他始终记得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匠人。

他不忘初心,谦逊又良善,懂得感恩。他不止一次地跟我说,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姨和姨夫,还有他的妻舅,是他的大贵人,大恩人!

他说这话时,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他每一次,都用最质朴简单的语言,净化打动着我的心。说实话,我从他身上,学到挺多在现世很稀缺的品质。

这样一个心怀感恩如赤子般的人,上天怎么会不厚爱呢?命运怎么舍得辜负呢?

回溯过往历程,他只是轻淡地说上一句:“那时候苦啊!”

那天我问他:你觉得你是怎样一个人哇?

他笑:我挺傻的,也没什么文化。

我能意会,他所说的傻,是十年如一日的死磕,持修,不放弃;是面对这花花世界不动心的匠心和传承之心;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亏待他人的老实质朴。

可他不知道啊,正是这傻,成为他抵御这个泥沙俱下的浮世的最坚固的堤坝。也才得以沉潜多年,成为一方良匠!

也是这傻哇,使得但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忍不住挥起一臂之力来成就他,祝福他,祝福他从此前路太平,步步福荫!

他说他没什么文化,却沉潜12年以及用余生,在做一件守护文化的事。他说他要好好地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得到的是清贫,守护的是文化。

叫我如何写呢?叫我该用怎样的文笔才能写出你的可贵来呢?

我挺骄傲的,真的很骄傲我的家乡,有你。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7.

我在想:

或许我们离开田间太久了,早就忘了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

或许我们在现代化的大城市太久了,早就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浅尝辄止,我们急功近利,我们,太浮躁了。

我深感于宋朋杰的专注,坚持,沉潜与传承之心!

我深爱我的家乡。

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沉潜12年,他凭着一个葫芦,走进人民大会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