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鬼谷子钩沉》——反应(二)

来源:东饰资讯网

原文: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这部分开始就是如何通过“捭反”的技巧来获取对方的心意。

基于反以知彼,说客已经对当事人有了一个可基本的判断了。揣着这个初步的认识,说客恭恭敬敬的听对方侃侃而谈,当然说客可不是在学习知识,他是在寻找当事人说辞与其可能的想法不相符合的地方,一旦找到这个不合,那就可以运用捭反的技巧把对方的话套出来。

原文: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捭反的话应该怎么说,这是个重大问题。鬼谷子要求的是绕着弯去说,不能太直接,要用所谓的象和比的方法,象是什么意思呢?也既是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如借用雨中的风筝来暗示当事人的孤独。而比呢?那就是类比,借其他同类事物来传达意思,这种方法多借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象、比是饵用来引诱对方回应,象、比完全与当前的人事无关,所以可称其为无形,但是一旦引起对方的共鸣,当事人在无戒备的情况下就会吐露真意,也就得到了“有声”。

原文: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打动对方的象、比是事先不确定的,所以要在言语过程中处处进行部署,一旦有一处打动对方,对方必定会有回应。

原文: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万一两人见面,对方不开口,两人相对干坐,那可怎么捭反呢?这时比的方法肯定是用不上了,那就只能主动用象的方法来打开局面了,说客要善于依靠周围的环境借题发挥,运用象征的办法,先试探当事人的心意,观察他的反应,就着他的反应来进一步引导。

原文: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象和比的运用是“己反往”,对方的回应就是“彼覆来”。运用象比的方法,获取其内情,而奠定游说工作的基础。

原文: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

对于单次象、比获得的回应,不可直接认可接受,要反复试探,重复确认,必须肯定对方的意图与其表达相一致,也就是要实现“万事不失其辞”的效果。

原文: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作为圣人不管面对的是聪明人还是愚笨之人,都必须认认真真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不可有不清不楚的地方。

待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