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我老公一起学完了海峰老师的DISC课 ,哈哈,因为有一节课是『照顾彼此需求,懂得更好的爱』,听完之后有种如梦初醒的顿悟,关于夫妻关系,关于亲子关系,关于如何让这两个关系更和谐融洽,深受启发和引导,所以就分享给了我老公,他也说好,并且还与我一起学完了剩下的课。
可能有的伙伴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DISC ,简单说就是行为理论工具、四种行为风格。D表示支配性(dominance ),I 表示影响性(influence ),S表示稳定性(steadiness ),C表示谨慎性(conscientious )。使用DISC 有三个前提假设①DISC 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比例不同而已②DISC 四种行为风格,不是优缺点,只是特点③DISC 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
图片发自简图片来自阿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DISC ,接下来我们要会用,DISC 我个人感觉是一项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工具,我们一生都走在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路上,为什么有的人处理任何关系都能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在关系里表现很“笨拙”,结果是前者的生活幸福和谐,后者的日子鸡飞狗跳,甚至不被人接纳。这儿我分享一个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朋友身上,就像我这个朋友,她本身偏S型,不善对人做出要求,而丈夫恰恰是关注事情快,目标明确的D型人,那他平时就很少关注人,进而会忽视妻子的需求,结果就是两人因不懂彼此的需求而心生嫌隙,自然导致家庭不幸福。
DISC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让丈夫学学DISC 哈哈,如果她了解了四种行为风格,那他就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妻子的需求,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待的方式决定了结果。所以我们想想,如果是故事中的丈夫这样对妻子说“好的亲爱的,只不过我可能会加班,加班回来陪你看子夜场”,或是这样说“亲爱的,如果今晚陪客户喝酒了,那明天也一定要陪你看”…
而恰恰女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正向回应和丈夫的理解,要真让加班累趴的老公陪她去看电影,她还是舍不得的,但是丈夫不同的语言风格就会让结果两欢喜,可见学会DISC 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自己,还能恰如其分照顾身边人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我之前觉得自己老跟某种人气场不和,所以很多时候只跟自己喜欢的人玩,但是慢慢发现如果我任凭这种莫名其妙的偏见带动我,那我将屏蔽掉很多有益的声音,自然我的成长也会受限。同样因为自己的“狭隘和无知”,跟别人相处时,老是形式重于内容,比如他说话方式太直接了,那我感觉会被冒犯甚至越发不喜欢ta ,心里发酵猜忌,这个时候根本听不进去ta 说的内容,哪怕这内容很客观…
而事实是ta 是一类人,是D型人,这类人关注事情快,说话一针见血直指矛盾,所以对我这种偏向I 型人,关注人快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不能接受,可是谁也没有错,对方既没有冒犯到你,相反可能说的话很有指导性,但只是因为你的“不能接受”而错过好多有用的东西。
图片来自阿松所以为了让自己成长地更快,我决定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于是辗转多次,我终于接触到DISC ,不仅了解了四种行为风格,也能在DISC 的指导下对身边人进行大致分类,依据性格倾向再调整与他们的相处方式,结果身边人说我越来越高情商了,同时还越来越会照顾别人感受了。
而我自己也越来越柔软了,因为不再持莫名偏见,学会去看见每个人身上的亮点,学会欣赏以前我不喜欢的人的优点,也客观看待我喜欢的人身上的缺点,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心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学习DISC ,深入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尤其是身边重要的人,一个人一生中有几段正向关系,那他这一辈子也不会跌入谷底…
remark 剽悍江湖访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