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清泽
这本书《傲慢与偏见》,将成为我的第三本枕边书,以后会随时翻阅。之前经常利用碎片时间来翻看的是《红楼梦》《围城》。这个作者或许不是伟大的作家,但她是聪明睿智的女子,是一个对自己有期待的爱生活的现实主义理想者。
书的大结局犹如童话般美丽,简和伊丽莎白都经历过坎坷找到了自己最美的爱情。我想,这在现实生活中太难实现。所以有人说,作者把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事情,都写在这个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英国作家毛姆一定是非常喜欢简奥斯丁的,他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作者从出生背景、成长环境、作品写作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为一个写作者,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是,内容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和战争背景,只是选取了一个小镇上贝内特一家五个女儿的恋爱婚姻来谋篇布局的。里面充满了幽默机智的对话,没有诱人的悬念,但是读起来却不枯燥。
伊丽莎白小名丽兹是贝内特老先生最喜爱的二女儿,因为她伶俐,也是读者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她比简聪明,有主见爱思考,当然她那三个妹妹更不能比了最小的一个莉迪亚放荡蠢笨。她更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作者把所有的美好诸如勇气、欢乐、机敏、和见识都赋予给了她。“我不得不承认,她是在我的小说中出现的最令人愉快的人物”我们在书中看到,每件事情发生后,伊莎都在做大量思考,而且她看问题从来都是前后联系,不隔绝。看问题很透彻,更能看到实质。
伊莎在小说中一无美貌、二无门第、三无当时社会所期待的女性的德行。在婚恋方面,她没有自惭形秽地向社会地位优越者乞讨爱情,也没有受宠若惊地接受达西,更不是以美貌的外表、多才多艺的修为和女性的柔弱之美来吸引达西,而是以其活泼真诚的、想从心灵深处说真话的有理性的人的气质来吸引达西。面对傲慢的那些人,她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尊和独立人格。她在婚姻的选择上基于自己的价值观独立判断、自主抉择,既争取了自己的幸福,又遏制了达西的傲气,在婚姻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在作者自传里曾记载了她过着漫长而宁静的生活,亲手调配酿酒,制作家庭用药、烹煮菜肴……与此同时,她们还要纺纱织布,在吃过早餐或茶点后清洗碗碟。对衣帽和围巾,简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还擅长刺绣。偶尔,她会与那些英俊、漂亮的年轻男人调调情、跳跳舞。
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对话。作者的对话写得自然流畅。记叙对话并不是将人物所说的原封不动地搬去纸上,而是要经过组织、整理,不然就会显得沉闷。
这篇小说被称为是后来所有言情小说的母体或者“源头”,比如后来的言情剧中王子和灰姑娘套路、以及误会、男士默默地为喜欢的女子所做一些事情,如何突破长辈阻力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等等都是来自于这本小说。
从这一方面来看,这是一本经典之作。
毛姆认为,这本小说最大的优点在于她的可读性。作者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错综复杂的细琐事务。
读完一页,情不自禁地想要接着读下去,这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作者不仅对书中的人物及其命运深感兴趣,她对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作者的幽默感,是她最宝贵的才能。在敏锐、深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上,幽默感才是加强她的观察和情感的关键所在。囿于有限的生活经验,她写出的故事都有些类似,人物的变化也并不明显,大多是从同一人物的不同角度加以观察。然而,她深知自己的短处,她并不妄图处理生活之外的题材,就只写外省社会里一个生活圈子。她只在自己熟悉的事上着笔。这一句给我们写作的启示,张爱玲也写过这样的话,她不会写她不熟悉的事物。
作者对婚姻爱情的观点是:经济基础和爱情共同成为婚姻幸福的基石。
所以这本小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愿每一个女生,都能成为伊丽莎白,自尊自爱,有主见爱思考。